相信中医的人,为何越来越少?我总结四点,请你讨论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9-10 23:09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跟你发发牢骚。这文章没什么养分,但是值得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人里头,相信中医的越来越少呢?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源于我常能听到患者的闲聊内容。比如下面这些:

——“你这病到底咋回事啊”?

——“我也不知道啊,哪都看了,大医院全去了,治不好啊!我现在都想喝点中药了”。

—— “真的假的?你要喝中药啊”?

——“不然怎么办啊?喝中药试试呗,万一能行呢……”。

言语之间,搞得好像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去看中医,搞得好像看中医就是走邪门歪道,搞得好像喝中药有一点悲壮的以身试法的感觉。

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不信任中医?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正视问题,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第一,药材质量下降影响了中医的疗效。

无论怎么说,患者是相信事实的。如果中医真的有特别好的疗效,事实摆在那里,也不可能得不到人们的青睐和信任。但事实是,目前中药的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我还记得,在全国首届国医大师评比工作结束之后,李玉奇回到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做讲座。我有幸参与了这场讲座。荣获国家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李玉奇先生在言语之间透露出对中医未来发展的担忧。他在讲座中亲口说,中医面临着衰败,因为目前中药的药性大大不如从前了。

国医大师之言,实在是一语中的。不可否认,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少中药材的功效开始发生改变。尽管这种改变并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就疗效而言,是打了一些折扣的。除了中药本身以外,识药和用药的人也有改变。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药房里,有一个老先生,我不方便透露姓名。外面进来的药,他要先尝第一口。他说行,就行。他说不行,就不行。可是,这位老先生实在年事已高,即便是返聘回来,也恐怕做不了多久。在他之后,谁来把关?这是很大的未知数。

药材,是中医治病的工具。药材出了问题,中医怎么能不出问题呢?

第二,中国人普遍缺乏真正的中医科普,对中医学充满畸形理解。

中国被称为乒乓球王国。不是因为我们的成绩好,而是因为中国人打乒乓球的整体氛围好。巴西就算拿不到世界杯冠军,巴西也是足球王国,因为巴西人对足球的狂热是举世无双的。同样,中医学要想真正获得民众的信任,也要有很好的社会氛围。至少,普通人应该了解中医,具备基本的中医知识。这不仅对养生保健有利,而且有利于中医学科在国内的发展。

但是,毫不客气地说,当下国人对中医的认识、理解是畸形的。中医被视为“异术”的时候很多。比如说一个感冒,我们民众就无法分清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刚着凉了,理应解表散寒,却立刻来点板蓝根清热解毒。你说这能好使吗?

第三,中医从业者缺乏钻研精神,医术一辈不如一辈。

中医学是个非常特别的学科。它的很多经验、技巧,不但需要老师的亲传、帮带,更需要从业者本人对古籍的钻研。因为中医发展的历史很漫长。有太多光辉的东西,都隐藏在古籍书本之中。要挖掘它们,则是一种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成本大,难以快速奏效,更不要提短期内提高经济收益。这就导致现在的很多中医从业者,没有动力来钻研医术,没有那份心思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医案中、古方中来挖掘宝藏,丰富自己的头脑。所以,医术一代不如一代,是难免的。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的中医从业者,有几个能坚持中医人的操守?比如说,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大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先生,行医过程中不开西药。他知道西药有的时候见效快,可以提高疗效,但是他不开西药。他说,我既然是中医,就要坚持中医的特色,所以不开西药。这就是中医人的操守。试问,现在不开西药的中医师,有多少?

第四,患者普遍追求快速疗效,和中医理念背道而驰。

西医,体现的是对抗治疗,是西方杀伐文明的写照。你哪里有病,我查出来,准确定位,然后用一切办法来消灭你、抗衡你。所以,西医见效快,指哪打哪。中医呢,不一样了。中医不知道你这是啥病,它只不过是着眼于人体内环境的修复、再平衡,通过调整人体的整体状态,来提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从而治疗疾病。这就是两种思路。后者,肯定就慢了。

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对于有些病人和病情,中医也确实无法和西医在疗效上进行比较。心梗患者,推进导管室,很快,血通了,人这口气就缓过来了。这是中医比不了的。

那么,这种快捷高效的治疗,是很难满足当代患者的心理预期的。人家要尽快把病治好嘛。这就是中医比不上西医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有一例,却证明中医治疗相比于西医的独特优势。一名八十八岁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病后口服某进口西药,虽能见效,但全身有过敏性反应。怎么办?改用中药。中药下肚,一开始,反倒拉得厉害了!但是用西药,就过敏,没法用。于是,死马当活马医,持续用中药。结果,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病情开始好转,最后实现完全控制,目前已经93岁,身体状态良好。这就是中医中药的功效写照。

总而言之,中医要振兴,要发展,是一个艰巨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铺垫,更需要有人为之摇旗呐喊。为此,我,中医人文君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文君然个人微信公众号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