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又一个被玩坏的中医概念!中国人需要真正的中医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9-07 20:09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上火吧。

我们中国人,对上火这个词儿特别敏感。敏感到,一有个不舒服,风吹草动,就谓之曰“上火”。

闲言少叙,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我所说的这些故事,都是我从前临证的时候,用一个又一个小本子记下来的。当时,就是像写日记似的,把一些病例和感悟写下来。想不到,今天,我把它们一个又一个地搬上了网络。

这是一个老太太,年70岁。她什么原因来看病呢?因为失眠,睡不好觉。偶尔睡着的时候,还浑身冒汗。

当老太太坐在我面前的时候,她虽然尽力微笑了一下,但还是掩饰不住她精神的疲惫。她的面色萎黄,说话的语音很小,甚至有一些颤抖,舌淡,苔薄白,脉象细。

我问老太太,你是怎么睡不着的啊?有什么原因吗?

没想到,不问还好一些,问了这一句,老人家竟然当着我的面,嘤嘤地哭起来。

陪她来的女儿告诉我,老太太去年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了。在儿子去世之前,大概是两年吧,老伴儿也去世了。原来好好的一家人,变成了孤老太婆一个人。从儿子去世以后,老太太就整天六神无主的,想起来自己就在屋里哭一哭,不想吃饭,常常心慌,睡不着觉。最近,又添上两个病,一个是睡觉的时候出汗,而且是出大汗,背心都透了,第二个就是身上有点发热。

听完这些,我心里也不好受。我觉得,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所谓“命运”一说,那老人家的命,似乎太不好了。

这个时候,老太太女儿忽然提到一句话:“我妈就是上火上的。儿子没了,老伴儿没了,就上火了,所以才睡不好吃不好的”。

我抬头,问:“谁说她是上火了”?

女儿回答说:“这还用问吗?动不动发烧,出汗,还口腔溃疡,这能不是上火吗?我给他喝过菊花茶,也喝过苦丁茶,火都下不来呢”!

听完之后,我差点晕过去!我告诉患者女儿,以后千万不要这么给老人乱吃了。老人根本不是上火。别看她发热,别看她爱出汗,别看她睡不好吃不好,那也不是上火。

可能是我当时的情绪有些激动吧。老太太女儿听我这么一说,愣住了。

别的不说,我先来说说老太太的病吧。我一说,你就明白了。

其实,老太太的问题,在于心脾两虚。什么是心脾两虚啊?这是中医的一个传统症候,在一些上了岁数的人身上常见。它指的是心血不足、脾虚气弱同时存在的一个症候。它的表现如下:

1,心悸心慌,心乱跳,心律不齐,早搏。这是心气心血不足,不能养心的表现。

2,健忘失眠。心血亏虚,心血不能养神。脾气不足,脾不能藏意。所以患者就健忘、失眠。

3,虚热盗汗。这是很不好理解的一个症状。心血亏虚,那么就阴血不足,阴血不足,就难以收敛阳气。阳,紧紧依附于阴。阴不足,则阳无所依附,它就会乱跑,乱发作。于是,就有了虚热。我们在虚热的扰动下,就会感觉身体发热,虚热迫津外出,加上气虚不能固表,所以我们就爱冒汗,表现为自汗或者盗汗。这就好比说,一个男人,本来有老婆,后来老婆没了,他成了光棍,于是出来开始扰乱社会。这是一个道理的。

4,食欲不振,身体乏累倦怠。这是脾虚气弱,运化失常所致。脾气虚的人,消化机能都不会太好。因为中医所谓脾的功能,用现代医学来诠释,指的就是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5,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而细弱。这些都是气血亏虚,不能濡养于头面和心窍所致。

6,患者可能爱出血。比如女子月经量大而色淡,比如痔疮总爱出血等等。

综合这些,我基本可以判断出来,老人家其实是心脾两虚之症。这跟上火,不挨着啊。即便说我们勉强的把阴不敛阳造成的症状看做“虚火”,那么也不要用苦寒的苦丁茶来去火啊,这样下去会让老人家越来越虚弱的。

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用现成的古方,就是归脾汤加减。药用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各18克,人参、木香各9克,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这里面,龙眼肉、枣仁、当归、茯神、远志都是养心血安心神的。白术、黄芪、人参、木香都是健脾、益气、行气的。这是基本的方义。它是专门用于调治心脾两虚诸证的常用古方,出自《济生方》。阴血补足了,虚阳就乖乖回家了,虚热就没了,盗汗就消失了。心脾不虚了,心神有所养,我们就睡好了。

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加减。老人家回去用,效果不错,反馈说可以睡着了,而且心慌心悸好转了,也不出汗了。

尽管如此,我却高兴不起来。

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人,普遍缺乏真正的中医科普。比如说老太太这状况,如果明白一点医理,就不会糊涂到给老人家用苦丁茶。什么是上火啊?上火有上火的症候,实火,虚火各有其别,心火、肝火、肾火、肺火各有差异,不能说人一睡不好、吃不好了,就上火。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由于缺少对中医的科普和简单了解,对一些中医概念术语,处于模模糊糊,略知一二,但是又不知所云的状态。用这样的认知状态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结果会是什么?可想而知!

因此,我,文君然,在这里呼吁——我们要积极开展有效的中医科普,把中国人的头脑武装起来,用真正的中国的医学思维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这该有多好啊。

改善心脾两虚证,我们还可以用穴位。心俞、脾俞和足三里,是比较好的。心俞穴可以补益心血,调养心神。脾腧穴可以健脾益气,补益气血。足三里可以补中益气,固护后天之本,增进气血生化之源。我们这三个穴位,每天每穴各艾灸15分钟,日久见效。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文君然个人微信公众号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