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七药-----中医秘方验方集藏馆医书系列之二
太白村夫吴炳德,甘贫乐藏弘扬国医文化!
吴炳德先生,69年生于秦岭太白山下汉台一个草医之家,从小受母亲熏陶,常随父母去太白山采药。从小立志悬壶济世。后因种种因缘,行医之愿破灭,却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医书收藏家。
中医秘方验方集藏馆,收藏范围有全国各地中医、少数民族医等,各种验方、土方、偏方单方及各种独特传统疗法。全国名老中医,老草医,老药农经验,医案,传方。时间从清代,民国,解放后公私联营期,大跃进期,文革期,改革开放初期,各种医书秘方验方资料, 各科共三十类万余册。
2017年,吴炳德加入四川省收藏协会,成为颇具特色和规模的四川收藏家。随着资源积累和人脉扩大,慕名拜访和寻求合作的也多了起来。老吴为此特意写了个敬告来访者的公告,除了说明自己的聚藏经历品种和来访者身份要求注意事项外,特别提到一点就是自己太白村夫的背景,以及甘贫乐藏弘扬国医文化的追求。
太白村夫吴炳德,甘贫乐藏弘扬国医文化!
陕西省秦岭终南山的主峰,终年积雪,寒光四射,故称太白山(周代称太乙山),太白山遍地药草,从古至今吸引着悬壶济世的人们。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就发生在秦岭北坡长安、周至、宝鸡沿山一带。
“去天三百浮云间,积雪捧海壮奇观。举目云海贯宏图,俯首满山尽灵丹。”
隋末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居太白山10余年,从事医药研究、采集、栽种和炮制中草药,研究药性,为民治病,著有《千金异方》传世。后人为纪念孙思邈对医药学的功绩,称为药王,称太白山为"药山" 。
秦岭药用植物十分丰富,共有药用植物2271种,其中仅太白山中草药就有640多种。不少人说,游一次太白山,就等于读了半本《本草纲目》。
关于“七药”的名称众说纷纭,明朝李时珍对“七药”的理解是:“青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太白山“七药”被赋予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名字,诸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植物“大叶堇菜”、“金线重楼”、“大血藤”、“流苏虾脊兰”分别叫做“寸节七”、“螺丝七”、“五花七”、“马牙七”;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的植物有“水葫芦七”;能健脾化湿的植物“盘龙七”;有消导功能的植物鸢尾又叫“青蛙七”;具有渗湿利水功能的植物杓兰,又叫“蜈蚣七”等等。
早在1953年,美国就将太白“七药”的桃儿七提纯制成药品用于抗癌,并载入美国《药典》。现我国《药典》收入太白“七药”6种。太白“七药”应用广泛,功能奇特,已引起广泛关注。经国医肿瘤研究所数年多次研究论证,认为“七药”是太白山药用植物奇特而典型的代表。
“七药”最早载于1590年《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之“三七”,但其后的三百余年发展极为缓慢,志著很少或无收载。本世纪60年代,太白地区的草医药农将太白“七药”编辑成草药性赋和歌诀,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才使“七药”得以迅速发展。近20多年来,收载于书著中的太白“七药”已达137种。
太白七药-----中医秘方验方集藏馆医书系列之二
“七药”药性歌括:
桃儿七苦,专治劳伤,调和百药,解毒优良。
蝎子七啬,治下泻痢,吐衅血崩,功效最齐。
竹叶七辛,胃痛腹泻,烦躁不安,小便不利。
马牙七辛,清热解毒,散淤消肿,牙痛可服。
窝儿七苦,凉血骨蒸,腰痛腿酸,跌扑有功。
追风七辛,祛风除湿,散淤消肿,消炎止痛。
水葫芦七,味辛性凉,胸肋胀满,止咳化痰。
拐枣七苦,清热解毒,排脓生肌,消食化积,
筋骨疼痛,百般杂症,即就癌症,七药救命。
太白草药,一千余种,仅就七药,亦逾百种。
太白药山,长寿源泉,造福人类,攀登医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