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顾欣鑫

文 / 中国临床营养网
2019-08-27 12:09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受访者顾欣鑫

顾 欣 鑫

中国欧盟商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专家组 顾问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联盟 主席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分会 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移动医疗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 总裁

2012年加入雀巢公司,现任职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她在医药保健领域耕耘多年,拥有丰富的市场及商业管理经验,尤其在肿瘤和慢病管理领域打造了多个明星团队。近年来,顾女士积极参与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法规建设和国产化的工作,并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工作。

在多年的工作和实践培训过程中,顾女士的医药和商业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曾在北京、新加坡、曼谷及上海等多地任职,负责中国及亚洲业务。

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文章首发于: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重视的提高,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值2019年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雀巢健康科学大中华区总裁顾欣鑫女士,就特医食品行业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巨大需求为特医食品行业迎来机遇

特医食品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到目前为止已有60多种产品,但此前一直归属于药物类别。2016年3月7日,国家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规范特医食品注册行为,保证特医食品安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特医食品注册属性的回归。
“我相信在新的法规框架下,特医食品会释放出巨大的活力,从药品到食品这一身份的转化不仅仅为企业带来机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顾欣鑫表示,从我国患者的需求来看,我国每年约有11 000万人次的患者入院,其中约40%存有营养不良的风险,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中约60%应得到但实际未获得营养治疗。从以上数据来看,特医食品的临床需求非常广阔。“所以,我们希望补上这个缺口,让更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获得营养治疗,也让临床上营养治疗缺口得到进一步缓解。”顾欣鑫说。

特医食品在营养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特医食品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服务的对象是不能自主进食、吸收不畅、代谢紊乱的患者,一般来说主要是高龄患者,有营养不良风险的、特殊生理时期患者,先天代谢性疾病患者,存在基因缺陷的人群。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来说,最大的健康隐患是营养不良的风险水平较高,而在临床上营养不良所造成的危害已非常明确,可造成患者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降低,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生理活动的维持,因此,临床上这类特殊人群要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使用特医食品真正的价值在于,能够有效控制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避免患者体重快速降低,保持患者的吸收代谢平稳。
对于特医食品来说,其能够帮助住院患者完成自身的正氮平衡,同时保证充分的营养。不仅如此,特医食品在患者入院后的环节当中,还扮演着帮助患者减少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入院风险的重要角色。

高标准高门槛严格要求特医企业发展

近年来,特医食品作为大健康领域里的新蓝海,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其中。但是,特医食品生产的高标准、高门槛,拦住了很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对于这一现状,顾欣鑫认为,在《食品安全法》的框架下,特医食品的配方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设计,生产流程要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管理。对生产特医食品的企业来说,配方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且保证营养的充足性,又因为使用者为患者和特殊人群,所以特医食品必须为全营养配方。从配方来说,特医食品包含全营养素30多种,除宏观营养素外还有30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作为患者的唯一营养来源,也就是说患者只吃特医食品,可以维持生命。

“特医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工艺规范、原材料筛选、生产洁净度、灭菌工艺控制等环节的要求是十分严格且控制在最高标准,这是对患者健康的负责。所以特医食品的准入门槛设置的较高,我认为这有必要。”顾欣鑫强调。需要注意的是,要将特医食品与市场上的一些宣称和特医食品功效一样的固体饮料做出区别。因为这类固体饮料并非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设计,营养素含量和种类并不符合患者的全营养素需求,不能替代特医食品给患者使用。

顾欣鑫表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特医行业中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保证产品品质。已进入门槛的特医食品企业如果想要快速发展,一定要根据《食安法》框架下,严格按照各类法规的要求,开展特医食品的生产。“如果有人违背了这个原则,这不仅会为整个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伤害,更是对患者的不负责。所以应当遵守生产规则,有原则、有秩序地发展特医食品行业。顾欣鑫说。

公众营养观念更新,助力特医行业发展

目前,公众对营养的认知相对较低,而患者根据自身需求正确选择特医食品,更需要营养知识的储备,所以开展公众营养知识普及是相关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解决“供、需、渠道”三个环节的困难。对于“供”这个环节来说,强调的是企业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供应;“需”强调的是需求,或者说潜在的需求,而如何挖掘潜在需求是目前特医食品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顾欣鑫解释说,“关于潜在需求,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是因为患者对于营养的认知度以及重要性还未充分了解,甚至有的患者觉得没有必要。如何激发患者在出院康复时,意识到自己应该‘吃什么’‘如何吃’这一潜在需求,不论是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还是社会各界,亟需要做的就是开展国民健康营养知识教育。营养知识的普及不仅利国利民,还能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于特医食品来说,特医食品认知度的提升,将有利于打开中国消费者应用特医食品的大门。具体到提高特医食品认知度这一层面,顾欣鑫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依旧是加强公众的营养知识教育,但是教育的地点与传统观点存在差异。例如,公众在生病时或发生健康问题或风险时,最在意自己的健康,愿意去了解如何补充营养知识,包括如何保证蛋白质含量、肌肉含量及如何减少感染风险,这时候知识的来源往往是来自医院、养老医院、社区医院等医疗机构。“然而,我们并不希望公众通过这些渠道来获取营养知识。我们希望广大媒体能够参与其中,如电视广播报纸等社交媒体。另外,也希望营养师、营养协会、保健营养协会以及各种专业团体、协会等专业机构不断培养营养知识志愿者。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营养知识传播的志愿者,成为自己家庭的营养师,这样才能够实现全社会有正确的营养观念和理念,才会选择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顾欣鑫强调。

截止到 2019 年 8 月 27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225836。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