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趁着伏天的阳气,调理体质,治「冬病」
作者:郭七七@活法儿
2017年7月7日(星期五)05:50:38
农历六月十四
太阳黄经105°,斗指辛,小暑节气交节
《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是炎热之意,小暑就是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小暑是降水量很多的一个节气,往往会出现大暴雨、雷电,沿海的一些地区还会多发台风。
午窗初睡起,幽兴付茶瓯。小暑节气天气热,出汗多,易中暑,泡点清茶好消磨。
小暑三候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此时荷花盛放,木槿正艳,蝉鸣嘶嘶,赤日炎炎。午后日烈时,浓荫或北窗下小睡片刻,暑日生活亦怡人。
一候温风至
(7月7~11日)
温热的风吹来了。
二候蟋蟀居壁
(7月12~16日)
蟋蟀羽翼未足,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
三候鹰始击
(7月17~21日)
地面气温高,老鹰飞至高空,开始追击猎物。
热在三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它的意思是隐伏以避盛暑。
《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引《阴阳书》曰:「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曹植谓之三旬。」
「庚」是指庚日。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超过4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017年三伏时间
初伏:7月12日至7月21日(10天)
中伏:7月22日至8月10日(20天)
末伏:8月11日至8月20日(10天)
节气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降雨增多,人体阳气在外,脾胃相对空虚,易出现上热下寒、外热内寒的状况。养生应疏通经络,温中去寒,健脾化湿,舒经散热。
寒性体质,做艾暖身
小暑节气就进入三伏天了,天地间阳气旺盛,寒性体质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经常倦怠,舌头齿痕明显:神阙、气海、膈俞、脾俞、百会、大椎
经常感冒,打喷嚏、鼻子发痒:风门、肺俞、脾俞、足三里、百会、大椎
腹胀、消化不良、便溏:中脘、天枢、足三里、百会、大椎。
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神阙、气海、关元和中极。
每天可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温灸,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使用热敷或者点按也可以。灸后要多喝水。连续灸3天,身体无不适感,可以继续灸。如果有一点上火的感觉,停两天再继续灸。
按摩头部,清火醒神
天气热,难免头昏,按摩头部可以清虚火,醒神,让自己精神一点。还能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皮代谢垃圾,养出一头秀发。
头为诸阳之会,按摩头部能升举清阳,使百脉调和。头部的经络有督脉、膀胱经和胆经。每天坚持,抽出十分钟来按摩,可振奋督脉的阳气,帮助膀胱经排除体内的垃圾,疏通胆气,使人心情舒畅,消化好。
用梳子或手指从前往后梳头300下,左中右都要覆盖到。亦可使用有凸点的头部刮痧板,用凸出的按摩点,和弧形边齿,紧贴头颅弯位,轻松有效地按摩并刺激头皮与穴位。
推刮腿部,健脾化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素问》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身体内部的湿气主要是因为脾的运化不足,脾虚。脾虚不能主导运化功能就会出现腹部胀满,水湿停留而出现四肢及面部浮肿的状况。
在腿上涂点润滑的油,不要太多,太多不容易着力。顺着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推揉。可以侧着手掌推,也可以手指按着一点一点用力,顺着按下去。或者借助刮痧板来按摩。
如果找不准穴位也没关系,就顺着胫骨内侧边缘往下推,现在很多人脾经不通,刚开始推可能痛点比较多,慢慢多推推,就没那么痛了。敲打也是一样的,但可能感觉就比较粗糙,痛点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具体在哪里。
汤粥养心
原料:
红米、红豆、红枣、红皮花生、糯米
做法:
将食材简单清洗,浸泡3~5小时,放入电炖盅中慢炖4小时,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味。
红豆性平味甘,能解毒、清热、祛湿,红米养心健脾,红皮花生补血益气,红枣健脾养胃,合而为粥,能有效缓解面色苍白,气虚无力,养心养颜。
草木有情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时至小暑,莲花也开始结莲子了。民歌里总有「莲」这个意向,采莲女皓腕惭霜雪,莲叶田田,莲花娇艳。「莲」与「怜」同音,「莲」即是「怜」,「怜」就是「爱」。「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歌里讲的是爱情,莲子怜子,惹我怜爱的,便是我爱的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