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叫绝:我们古中医的心理疗法!
国易堂中医
心理疗法,是通过控制人们外部行为的模式,进而重建或恢复良好行为模式的一种治疗方法,我国古代就开始运用了心理行为疗法,现介绍数例。
望冰止渴
隋炀帝晚年迷于女色,成天萎靡不振,方士们向他进奉火丹,隋炀帝服用后内热炽盛,每日饮水十余杯仍口渴不止。太医莫君锡建议将冰块放在隋炀常面前,让他每天望冰,不几天口渴就止住了。
解裙除僵
一孕妇仰面取物后不能弯腰,大家都感奇怪,名医徐迪让给她穿上衣裙数十层,又叫人当众一层层解开,每解一裙,就丢在她面前,当解到最内一层时,孕妇不觉用手力护,自然就弯下腰来。又有一位妇女,患了双手高举不下的怪病,请湿热学派名医叶天士治疗。叶令其家人退出,两人相对,向妇人笑笑,遽尔要脱其裤子,那妇人一惊,急忙用手掩护。天士大笑说:“好了!”
导泄释疑
一人在亲戚家醉酒后,被送到花房歇息,半夜酒醒,他十分口渴,就到石槽边喝了不少浇花用水,天亮后见石槽中有许多小红虫,自此觉得胃中常有蛆物蠕动,食寐不安,人渐瘦弱。名医吴球将红线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捣烂,做成红线丸十数粒,让病人在暗室服下,不一会,病人在盆中泻出红线段,像蛆一样浮在水中,病人看后,疑窦顿解,调理半月就康复了。
杯弓蛇影
晋朝河南太守一日请客吃饭,一把挂在墙上的弓映在杯里,客人以为是蛇,回去就疑心生病。太守得知,再次请他吃饭,席间暗示杯中的蛇影是壁上的弓的倒影,那客人的病,便霍然而愈。
发泄疗法
一人生病,派人请叶天士出诊。叶询问患者情况后,故意一请不去,再请不去,只问来者病人情况如何,来者告诉他:“你不去他咆哮如雷。”于是叶出诊,见病人已有气无力,开方令服,说:“没事了!”果然如此。请问天士,他笑道:“这是我的医法。”因为病人的病源于积愤于胸,叶天士故意激之发泄,然后以药导气培元。
赠画疗法
南北朝时,鄱阳王被杀,他的王妃悲痛不已,一病不起,百医无效,王妃的哥哥请画家画鄱阳王像,以慰哀思。画家有意画上鄱阳王生前与宠妾调笑的一副丑态,王妃一见,陡然坐起,悻悻然骂道:“这老匹夫不是好东西!”从此病竟渐好。
观画治病
观画,能令人赏心悦目,愉悦身心,提高修养和学问。从医学角度看,观画还能防病治病,特别是能够缓和人的紧张心理和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减轻内外环境对人体的精神压力,达到治病的目的。
清初,江苏太仓有一位擅长山水画的大画家王时敏。在他78岁高龄时,因偶感风寒,整日痰壅气喘,咳嗽不已。一日,正在家中调养,弟子王石谷来看望他,并带来一幅新作《溪山江树图》,请老师指点。当画轴徐徐展开,但见远处是云雾缭绕,苍茫辽远的山峦,接着便是茂林参差,飞瀑直泻,枫林如火,楼台掩映,再下就是满目红树,溪水蜿蜒……王时敏见后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竟爱不释手。王石谷见老师很喜欢这幅画,就将它留下。王石谷走后,王时敏整日观赏,全身心地投入到溪山红树之中,不知不觉间竟忘却了病痛之苦,咳嗽症状也随之消失。王时敏欣喜之余,提笔在画上写道:“余时方苦嗽,得此饱玩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昔人檄愈头风,良不虚也。”
无独有偶。南北朝时,鄱阳王被齐明帝杀害,王妃悲痛难已,茶饭不思,神志恍惚,最后竟一病不起,奄奄待毙。王妃之兄南郭郡守刘滇,多方求医,均无济于事。后请当时绘画名家殷倩作一幅鄱阳王画像,旨在让其妹临终前对其夫聊寄一点哀思之情。殷倩慨然允诺。几天后绘就了一幅鄱阳王生前和一位宠妾在镜前调笑的一副丑态,且形象逼真。王妃一见,从病榻上陡然坐起,满面愁容一扫而光,指着画像骂道:“这匹夫,真不是东西,早该千刀万剐了!”不几日,王妃的病竟奇迹般地不药而愈了。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幅画是给王妃心理上来个反刺激,即用嫉恨去冲淡由爱而生的哀伤情绪,从极度的哀思中解脱出来。“心病还须心药医”,王妃“观画治病”的道理也就在这里。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
试针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