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中医怎样认识免疫?
“免疫”原由拉丁文“immunis”而来,其原意为“免除税收”(exception from charges),也包含着“免于疫患”之意。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为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功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其作用在于识别“自己”和“非己”,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而免疫力则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正常情况下,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如过敏性反应(如花粉过敏、青霉素过敏等)、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或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等、免疫力降低(如反复感冒等),损害机体的健康。
免疫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又称为天然免疫或先天性免疫。如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胎盘等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溶菌酶等)的杀菌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是指通过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免疫过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与机体内的抗毒素(一种抗体)结合后使它丧失毒性,病毒侵入机体后,抗体与抗原(病毒)结合后使病毒失去活力,不能侵入细胞。细胞免疫主要是指通过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免疫反应过程,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使靶细胞的膜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中医学怎样认识免疫?中医药学认识免疫的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即有:“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实开创了世界防病医学的先河。我国古代东晋时期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用狂犬脑敷治狂犬病的方法。葛洪对狂犬病的防治措施,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免疫学的先驱者。至明代时期,已经广泛采用了人痘接种法—“鼻苗法”来预防天花。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人工免疫的治疗方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学用朴素的语言论述了现代免疫学的主导思想。正气代表了人体防御、抵抗病邪的能力,正与邪的斗争普遍适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终结的过程。中医的正气学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从抗病能力这一角度讲,正气与人体免疫力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基本一致。
中医学认为正气是指人体抗御病邪、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和生理机能。自然界中存在着对人体有害的病源微生物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中医称之为“邪气”。人之所以不发病,是因为人体对外环境的影响和变化有适应能力,即“正气”。正气汲于肾,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靠后天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充养。
免疫调节是中医的优势《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果我们的身体维持在一个阴阳平衡的免疫状态下,即“阴平阳秘”的状态,就能健康不病。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导致免疫失调。所以,任何免疫病都应该以调整阴阳为主治疗。这种调整属于整体调节,它往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对正常机体无明显影响,而对免疫失调机体却有显著作用;亢者抑之,陷者举之,强者折之,弱者济之。即通过调治阴阳、气血、脏腑等,来纠正机体过低或过亢的免疫状态,使之重新恢复和维持免疫稳定; 既可增强正常机体的免疫能力,又可祛除致病因素,同时发挥了扶正祛邪的相反相成作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请相信,如果缘分十足,你一定会被治愈!
需要网络诊疗请网络实名搜索:山西省中医院 张晓强。本人将基于“好大夫、小鹿医馆”APP,“深度中医“微信公众号为大家提供网络诊疗服务。任何关于深度中医理论、国学都可以直接留言。
#清风计划##写我懂的,找懂我的#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