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患者称中医为上帝,有中医就等于有救了,未来中医有无限机会

文 / 医馆视界
2019-08-13 19:23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所有人看着黄皮肤的中国人,就像是看到了救星。”
“每一个今天在现场的人,都对中华医术,五体投地

中医义诊团曾经赶赴毛里求斯进行义诊时,一位随团的工作人员在他的文章《谢谢你,你就是我的上帝》中如上介绍。每一个非华裔民众在接受中医治疗后,都难掩激动心情。

我们知道,在中医药“走出去”的路上,华侨华人一直是开拓者和领航者。所以,才会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医”。

其实,根本上应是“有病人的地方,就有中医。”所以华人才会奔赴那个地方,因为那里的病人需要中医。

今天,中医走出国门,走向国际,也不是要如何如何去开拓发展,更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外国患者也需要中医。这不是宣传,而是一种善举。

尤其是在西医治疗一些疾病束手无策时,外国患者和医生都急于寻求其他方法来对抗疾病,恰好中医能很好满足他们的需求。且中医绿色人文、副作用少、治疗方式奇特简便等优势,更给了他们超预期的惊喜。

他们才不管懂不懂中医,才不管中医是不是一些人口中的伪科学,只要能治好他们的病,减除他们的病痛,就是堪比上帝的赐福。

如一位外国患者所说,我的病之前经那么久的西医治疗都没用,还越来越严重,中医的原理我不懂,但它确实治好了我的病,这就行了,我愿意去相信它。就算它有治不好病的时候,那也是正常的,它也不是万能的,治病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配合,我会始终相信中医。

曾经在《中医药再次震撼世界,这些神奇案例让人几度热泪盈眶》一文中,我们还曾介绍过两个中医案例:

(1)来自伊朗的卡扎米博士学习、教授和传播针灸的过程中,帮助了一位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画家,从艰难移动手或脚,到经过两三个月的治疗,可以用手画画,这位患者因为针灸治疗获得了新的希望。现在,她已成为针灸的忠实粉丝,还用针灸针作画开办了艺术展览。
(2)一位自闭症儿童,因为接受了中医的治疗而渐渐康复。当孩子能够张口说出“妈妈,我爱你”时,他的妈妈激动万分,眼圈泛红,简直不敢相信。她感恩遇见中医,是中医针灸创造了这个温暖奇迹!

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一位外国医者表示,虽然我是一个西方人,但出于连我都不知道的原因,我很热爱中医,希望它能丰富人类的智慧,使人不分种族、国籍,他们的身体、心灵均因中医而得到健康。

02

这些年,中医海外朋友圈越来越大,无数外国患者因中医重获健康。这一路上,中医行走得艰难,却也行走得很有成就感。

哪里有疾病,哪里有患者,哪里就应有中医,这像一种必达的使命,牵动着中医的灵魂,不断向前,不断向前。

中医师杨观虎曾回忆道,这么多年,从中国到日本,再到美国,感想颇多。我经历了很多挑战,也见证了中医在国外从排斥,质疑到尝试和欣赏的过程。

他说,如果你有过硬的本领,那么收到的回报甚至让你受宠若惊。据悉,当时被杨医师治愈的患者,在Google,Facebook,Angie'slist及各种点评网站都留下了几乎清一色五星级的评价。患者长期毫不吝啬的推荐,让杨医师的口碑人气不断上升,中医也得到不断传扬。

真正是“当中医治愈患者之时,便也是中医遍地开花之时。”之后,便有更多的患者远道而来看中医,并纷纷带来了亲属。

一些外国的西医,不光会推荐患者看中医,看到中医的疗效,自己也会主动去学习中医。加上华人中医师的帮忙,更多的“洋中医”成了中医的异域使者。

仅就欧洲而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受过培训的中医药人员有10万余名。中医药诊疗机构有1万多所,中药产品进口批发商500多家,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每年向各国输送5000多名中医药人员。

针对数目不断增长的“洋中医”,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吴滨江曾指出,因各国对中医针灸立法,不能踫西医,只能走纯中医的发展道路。百年前在中国被打断的纯中医原生态传承,在海外建立起“侧枝循环”得以发展。

加之,中医药“一带一路”的高质量推进,更多国家的病人得以遇见中医,遇见康复。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曾表示,“一带一路”不是项目,而是为世界人民谋福祉,推动各个国家间文化交流、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概念。

哪怕不是患者,不少外国人也是借由中医走近中国、了解中国,既加深了外国朋友与当地侨胞之间的理解,也为中国与世界之间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

日前,澳大利亚中医药研究学者、西悉尼大学国家辅助医学研究院(NICM)院长艾伦·本树山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唯一将本国传统医学体系保护并发展完好的国家。环顾世界,没有任何传统医学的临床及研究设施可以与中医媲美。”

本树山还表示,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多样性,值得探索、学习,从而造福于全人类。与中国进行合作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中医成功运用于西方国家。未来中医将有无限机会。

我们祝愿中医发展越来越好,希望中医能给更多国家的患者带去康复。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医馆视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