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20种药处方不能轻易开了

文 / 看医界
2019-07-02 07:19

20个药品被国家重点监控,医生开处方需注意。

作者|徐毓才 子叶

第一批重点监控辅助用药名单公布了!

7月1日,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印发了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供各地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工作中使用,据统计,第一批有20个药品进入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

通知提出,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制定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公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省级目录基础上,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并提出要进一步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对纳入目录中的药品制订用药指南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临床应用的条件和原则。

同时,要重点将纳入目录的药品临床使用情况作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与医疗机构校验、评审评价、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及时公示。对尚未纳入目录管理的药品,做好常规临床使用监测工作,发现使用量异常增长、无指征、超剂量使用等问题,要加强预警并查找原因。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通知对于中药和中成药的开具也做出相应规定,中医类别医师应当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开具中药处方。其他类别的医师,经过不少于1年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并考核合格后,遵照中医临床基本的辨证施治原则,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学专业学历或学位的,或者参加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2年以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总学时数不少于850学时)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或者按照《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有关规定跟师学习中医满3年并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的,既可以开具中成药处方,也可以开具中药饮片处方。

“围剿”辅助用药的战斗全面打响!

实际上,这些年不少各医疗机构已经开始试点探索医疗机构内重点监控辅助用药名单,2016年10月,网上曾流传一张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第一批辅助用药目录”的“公告”引起了医界的广泛关注。当时陕西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曾为《看医界》撰文指出,加强辅助性临床治疗用药管理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了。

而近两年对于辅助用药的严控,也正在验证业界的这一论断,2019年初,央视《焦点访谈》以专题《辅助用药,从滥用到规矩用》,聚焦辅助用药乱用、滥用问题,再次引发行业及社会对于辅助用药的关注与讨论。

徐毓才认为,实际上,针对“辅助”用药的行动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2006年掀起的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开始之前,一些医院就针对可能存在临床促销嫌疑的一些药品采取了系列行动,主要包括:建立“黑名单”,实施用量监控、院内通报、处方医师警示提醒、约谈商家、持续降价、暂停使用直接踢出医院等一系列管控措施,然而效果并不满意。

2015年,三明医改火了,其采取的辅助用药临床使用监控措施也随之风靡全国,以至于登上了国家级医改新政的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国办发〔2016〕26号)在“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一节中就明确提出,推动落实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设定医疗费用增长控制目标,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对各省(区、市)医疗费用控制情况进行排名公示。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列出具体清单,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不合理使用情况实施重点监控,初步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势头。并明确由卫生计生部门牵头。

在这第一批20种辅助用药目录中,和3年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公布的医疗机构辅助用药名单有很多重合的药品,基本都是注射剂型,都很眼熟。

3年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公布的辅助用药目录

徐毓才归纳,名单上的辅助用药总体上有那么几个特点,一是价格高,是否有虚头不得而知,但因为价格高就存在回扣空间;二是具体治疗什么病缺乏循证医学依据,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啥病都能用,但啥病都不治,起码不是“主治”,用专业语言表达就是“治疗范围”广泛,但不具体,用网友的话就是,这些药“都是可用可不用的药,纯属安慰,里面到处是黑洞”,更有网友说,“只是这些药养活了多少地方药厂,增加了多少地方税收,有利益的地方就是江湖!”

如今,人们越来越看清楚了,这些药的真面目,于是上下齐心决定下狠手。因此徐毓才认为,这次围剿行动看起来应该是“全面战斗”,它不同于以往的局部动作。因为,如今有全国反腐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好形势,相信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但同时希望,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体系的动作也能跟得上,只有这样,围剿成功了,但医生的积极性才不会下降,最终提升群众的医改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