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讲“气滞血瘀”是什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解释
气滞血瘀,是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证候之一,是人体诸多疾病的病因病机所在。但中医学至今对于气滞血瘀的阐释,多是在一个大而化之的层面上,甚至很多中医师会将“气滞”与“血瘀”笼统而论,混为一谈,对于实际的临床诊断治疗,造成了不少辨证的局限和失误。
张建银老师(山西名中医)在多年的临诊经验和理论研究之上,以传统中医学为基础,开放吸纳现代医学和身心整合医学的有益成果,对“气滞血瘀”这一中医证候予以了开拓性的阐释,对于中医相关的辨证施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现简要介绍如下——
气滞:肾间气滞、君臣气滞、嗝间气滞、心肺气滞、心君气滞、天君气滞
肾间气滞:指人突然受惊吓,或肾脏虚损,导致命门火弱,人体无法炼精化气,致使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循行不畅,造成的气滞(包括盆骨骶肌有问题,导致的气滞);
君臣气滞:指人心性不明,经常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悲愤郁结或怒气难消,造成的肝郁气滞;
膈间气滞:指因心、肝、胃、小肠、大肠等出现了问题,或因缺少运动,造成了横膈肌功能低下,运作节律失常,气脉不通,进而气滞;
心肺气滞:指心肺功能不全,导致自然之气与身体内部之气交换运作受阻,造成气滞;
心君气滞:指先天心脏功能异常,心肾不交,致使十二经脉、任督二脉不通,造成气滞;
天君气滞:指颅骨组织受损,致使颅骨椎不能正常律动(这是人体最重要的运作机制之一),其一旦出现问题,则人体命门之火、心肾功能、任督二脉、十二经脉、五脏六腑都会出现问题,由此导致的气滞将深远影响人体生命的正常运作。
血瘀:气瘀、炁瘀、心瘀、寒瘀、湿瘀、痰瘀、物瘀、思瘀气瘀又分为两种:
1.人因心智问题,时常生气,造成了经络堵塞,导致血流不畅,由“气郁”而瘀。
解决方法:用白芷、香附、沉香、陈皮等化气之药,配伍桂枝等引经。
2.母亲子宫受寒,致使孩子先天肺脏功能受损,宗气不足,导致“气”无力推动血液,由“气虚”而瘀。
解决方法:补中益气,针灸理疗,以及坚持锻炼等。
炁瘀:由于人平素缺少运动锻炼,或骨盆骶尾骨不慎受伤,导致人体无法炼精化炁,气血无法通达全身,进而血瘀。
解决方法:骶尾椎修复,练习道家炼精化炁等功法,提高运动量。
心瘀:一个人心机深沉,心机重,心中郁结,结果会导致经络堵塞,气血不畅,造成血瘀。
解决方法:在气瘀调理的基础上,调心修心。
寒瘀:因受寒而导致的气血不至,气滞血瘀。
解决方法:传统中医的温通施治,如使用姜、桂、附、天丁、钩藤等。
湿瘀:湿气本质是组织代谢液(酸水),如果不及时祛除,会导致身体血液微循环不畅,造成血瘀。
解决方法:祛湿中药,配伍活血通络中药。
痰瘀:痰,本质上是组织、器官、细胞等病变后的分泌液,这些分泌液长期堆积会导致淋巴与血管微循环变差,造成血瘀。
解决方法:祛痰中药。
物瘀:指现代病,经常食用快餐以及零食等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物,身体不能吸收,这些“垃圾”堆积在器官、血管以及细胞间液中,造成血瘀。这类血瘀是许多肿瘤、癌症的重要成因。
解决方法:疏通血管及身体排毒。
思瘀:指人常因一些事情而殚精竭虑,机关算尽,使得体内组织细胞对于能量和信息的处理机能失衡,导致细胞突触变异,而引发细胞能量、血液微循环变差,造成血瘀。在投资行业,以及企业家中较为常见。
解决方法:放松、静心、健脾、通血管。
如有疾病、健康等问题,欢迎私信或在下方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