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中医:一半科学一半哲学
正文共:2731 字 2 图
预计阅读时间: 7 分钟
子宫腺肌症大出血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膜异位患者,90岁终末支气管痰阻衰竭患者,心梗、心衰、脑梗患者……这些都是被刘红梅主任抢救回来的患者。总是在与死神做斗争,与生命赛跑。然而,刘红梅主任所在的科室,并不是急救科,而是中医科。
刘红梅教授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中医科主任)
中医不仅仅能起到调理作用
很多人认为中医是治疗慢性病的,甚至认为中医只能治疗一些小病轻病,如果是关乎生命危险的大病重病急病,中医一定是不行的。这种观点肯定了中医的一部分作用,但却忽视了中医的绝大部分价值。
刘主任在接受健康界的采访中讲道,在中医发展的千百年间,中医首先是治疗急症的。试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所述的病种,不少是急症重症,甚至是危重病证。医圣已经给我们后代展示了中医治疗急病重病的心法,中医治疗急症的经验也已有两千多年,而中医治疗慢性病也仅仅发展了几十年。也就是说,中医在急救方面的经验远远多于调理。
中医急救的方法
中医救急的常见方法为“一针二灸三药”。
针灸对于抢救昏迷、痛症、痉挛以及部分血症,有针入病除之效。其效果之神奇与快捷,甚至比部分西药快。针灸体现了中医急救的实力,针灸让世人认识到中医在急救领域的巨大效果。
比如对于昏厥的患者,我们常常会在影视作品中看到掐人中使其复苏的画面,虽然略显浮夸,但实际上用针灸扎人中,通过刺激人中部位嗅神经确实能使患者苏醒。
长期以来,西医否定中医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经络不存在”。而在今年3月27日,美国科学家通过解剖学实证医学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中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人体内的一个未知的“新器官”,这个“新器官”充满“间质组织”,科学家们利用新的检测技术发现了人体内部的一条“流动流体的高速公路”。以纽约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表示,这一新发现的质液网络遍布全身,他们所处的位置有:皮肤表层下方;沿着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统,围绕着动脉,静脉和肌肉之间的筋膜。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关于人体“经络”的描述。
艾灸除了能缓解经期疼痛外,在激活免疫能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是肿瘤外治的一种重要的中医方法。
对于失血性、凝血机制障碍患者,中医认为是气虚性出血,用大剂量的人参或黄芪就能达到有效的止血作用。速效救心丸是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药物,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的作用,这些仅仅是中医药浩瀚宇宙中的繁星一点。
被误解的中医 一半科学一半哲学
刘红梅主任表示,中医在急救方面有着两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然而随着西医逐渐占据主流,大众对中医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保健的阶段上,大众对中医的认识可谓冰山一角。中医在治疗Grave眼、糖尿病足等疾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对于大叶性性肺炎,中医半月的汤药才能与西医三天青霉素的效果相比拟。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医与西医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两者都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中医与西医应该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
中医具有科学的部分,可以采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也有“不科学”的部分无法证明或者有待证明。中医,是从观察世界中所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验相结合的学科。中医讲究的“君臣佐使”就属于哲学、文化的部分,这不是科学但确实是医学,科学并不是真实世界的全部。中医三个哲学观包括分形观(相似观)、整体观和辨证观。其中,中医的辩证观与现代西医的个体化治疗实际上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风口浪尖的中药注射液
关键在于中药的规范应用
被问及王**炮轰中药注射液的事,刘主任说:“任何一个注射液上市前都会有严格的三期临床试验,而且很多中药注射液本身就是千古名方,比如清开灵是安宫牛黄丸的方底,生脉注射液是生脉饮的方底,参附注射液是参附汤的方底,都是声名赫赫。”
那么错误出在哪里了?出在用药的医生身上。
百分之八九十的中药注射液和中成药都是西医医生开的,让一群不懂中医的医生开中药,患者可不就危险了!
中药注射液需要辨证吗?当然需要。
血塞通和丹红、灯盏细辛绝不适合于一个患者群。血塞通用于气虚患者;丹红适合血瘀患者;灯盏细辛适合阳虚患者。中医要发展,一定是发展中医的应用,准确说是西医医生准确应用中药制剂,这不是靠一两个专家就可以的。
中医推广路漫漫 规范促发展
对于中医的未来发展方向,刘红梅主任提出“遵循传统,推陈出新,积极推广,紧密结合”的16字方针。
遵从传统是前提。中医的特点是“简、便、验、廉”。中药治疗某些病有擅长,但不是万能的。应该说,中药传统给药途径和剂量是最安全有效的,适应症也是最合理的,因为它是千百年来的先人经验,所以遵从传统是前提。例如当归补血汤中当归、黄芪二者量比是5:1,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此比例升白细胞作用最强。
其次,《黄帝内经》是经典,但不是圣经,它需要我们改进,与时俱进。不要总是“经曰”,用两千年前的内经解释一切,把中医搞成宗教一样,让人家说医巫不分。比如糖尿病的辨证演变,从古代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过渡到当代 “肥、糖、络”整体治疗的辨治体系,充分体现了2型糖尿病的现代机理特点。在临床中,刘红梅主任还把糖皮质激素按寒热温凉性味归经辩证,给予相应中药,将其副作用降到最低点,患者回馈反应很好。
学习专科病国家中医指南规范。中医讲师承,这也是中医的弊端。指南是什么?它是遵循“独创性和灵活性”,把国家相关专家们的思想融会贯通,集百家之大成综合总结出来的,是最权威的治疗经验集锦。掌握每种病的中西医诊疗规范是事半功倍的临床学习方法,所以中医治疗建议 “中央加地方”原则,既有个人师承特点,又能紧跟相关学科发展脚步。
走特色专科门诊之路,走名中医、名专家的精品路线。这需要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聚焦西医科室薄弱环节及西医疗效不理想的一些疾病,发扬中医的传统优势。如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肝病、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等等,尊重中医学术,发挥每个医生的特长,逐步创出中医科的精品,树立品牌,培养推出在当地叫得响的名中医和名专家。如果综合医院肿瘤科是重点科室,那发展放化疗后升白、术后益气恢复就是方向,肿瘤科所有患者都是病号来源。
此外,应打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的常规模式,针对不同疾病,联合理疗科室,准确地选用针法、灸法、帖敷等疗法。
再次,改变中医就是大汤头的理念,解决多种给药渠道。如利用免煎中药代替传统中药,解决汤药难喝、不易携带的问题。针对个体调配外用药膜、四时补药,联合科内专家制定协定方,顺应日益增多的亚健康、美容等患者量。将患者草药加工成粉交予患者,自我装成胶囊,或调蜜成丸,既满足长期用药的慢性病个体化治疗,又不违反国家药监法规。也可以采用直肠给药、坐浴、外洗的不同给药方式等等。
热门推荐
扫码加康宝为好友,发送暗号”医学创新“,进入健康界 交流群版权声明
注: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健康界客户端,认证赢好礼!
百万医健人士,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