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医也有外科
医学上有内科外科之分,西医的内外科划分很明确,通常需要手术、修补等手段治疗的疾病属于外科。中医也有外科,但是并不同于我们所说的西医外科,那么中医外科到底是什么呢?
中医外科范围
中医外科历史悠久,历代在医事制度上的分科变革较多,加之外科专著所收载的疾病范围亦有差别,因此传统外科范围划分界限并不明确。但其学科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多数的在体表,也有发于脏腑,凭肉眼可见,局部有形可征,或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包括疮疡、肛肠、皮肤、男性前阴、乳房、外周血管疾病,瘿、瘤、岩,口、眼、耳、鼻、咽喉等部位的疾病,以及跌扑闪挫、金刃损伤、水火烫伤、虫兽咬伤等等。由于社会的进步,学术的发展,现代中医外科的范围有所调整,原来的金刃刀伤、跌打损伤、耳鼻喉眼口腔等疾病先后分化归属有关专科,除了包括疮疡、瘿、瘤、岩、皮肤、乳房、肛肠、男性前阴、周围血管及其他外伤性疾病外,还应包括内痈(如肝痈、肠痈)、急腹症、疝、泌尿生殖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等。
中医外科历史
中医外科学手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宋代以后则更加成熟。但需要特别提及的是,至宋以后,中医外科手术没能得到系统的发展完善。当时的医家更倡导“取类比象”、“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外病内治”,对于外科疾病越来越强调整体治疗,内治特征明显,汤药以及针灸等非手术的外治疗法成为主流,较少涉及颅脑及胸腹腔等内脏的外科大手术,致使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受到空前的制约,中医外科学也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等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药内外结合为主要治疗方法(不以手术方法为主)、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为主要诊治范围的一门临床主干学科。
中医外科治法
外科的治疗方法分内治和外治两大类。内治之法基本与内科相同,但其中有透脓、托毒等法,以及结合某些外科疾病应用某些比较独特的方药,则与内科有显著区别,为外科内治法特点;而外治法中的外用药物、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中的引流、垫棉、挂线等法,则为外科所独有。临证时由于病种不同,病情不一,有时专恃外治而竟全功,亦有专用内治而获痊愈的。 但一般说来,大部分外科疾病必须外治与内治并重,相辅相成,以增强疗效。
1、内治法
除了从整体观念进行辨证施治外,还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比如按照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即初起为邪毒蕴结、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成脓期为瘀久化热,腐肉成脓;溃后则为脓毒外泄、正气耗损),确立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原则。 然后循此治则,运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和营等法。只有确立总的治则和治法后,选用适当的方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疗效。
2、外治法
外治法是外科具有特色的治疗方法。外治法的运用同内治法一样,除了要进行辨证施治外,还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药物疗法是根据疾病所在的部位不同,以及病程发展变化所需,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力直达病所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等。而手术疗法是应用各种器械进行手法操作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外科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切开法、烙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其他疗法有引流法、垫棉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溻渍法、冷冻疗法和激光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