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养生宜“补阳”,试试慈禧用的1味中医古方
今天“立夏”,又要进到每年最热的季节,但夏天的养生,人们似乎只知道防暑祛湿,事实上,准备过夏和准备过冬一样,都是需要给身体做贮备的,只不过夏天要储备的是阳,冬天要贮备的是阴,对此,药王孙思邈早就以身作则的示范过了:进入夏天,要吃五味子了。
冬夏补养,阴阳有别
中医对身体的补养,一年四季都需要,只不过夏天和冬天有别,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个“阳”指的就是身体的功能,养阳就是保护身体功能的意思。因为夏天是一年中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特别是原来就体质虚弱,心脏功能不好,动不动就就喊累,容易疲劳的人。这些人阳气不足,身体会被炎热的夏天耗得更虚。所以,炎热的广东福建才有了煲汤的习惯,就是要为身体补上因为炎热导致的亏空。
夏吃“五味子”
夏天是心所主的季节,夏天最容易上的火是心火,上心火的表现就是心烦、失眠。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心火,但夏天睡眠时间短,睡得没有冬天安稳,就是被心火搅扰的结果。
针对夏天的保养,明代孙思邈早就提出:要在阴历的五月,天气还不太热的时候,加强身体的收敛固摄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耗散,具体的就是吃五味子,而孙思邈自己,每年五月都会这样做。到了清代,给慈禧看病的御医,遵照孙思邈的办法给慈禧做“五味子膏”,以此给她补益安神,用五味子膏就是为了收敛散乱的心神,人能睡得更安稳。
除了可以安神安眠,有的人感冒好了但是咳嗽总不好,或者体质很弱,动则喘急,很容易出汗,口渴了,喝点水就尿出去了,这些都是散得太过了,都需要收敛,hold住,都可以用五味子来“节流”“封堵”。五味子虽然不是补药,但能给身体“节流”,客观效果上也就有了吃补药的作用。
明代的气候比现在要冷,任何事物都是与时俱进的,包括养生,所以,立夏之后,虽然还没到农历的五月,就该提前吃五味子了。
“五味子膏”的熬制方法
“五味子膏”的做法很简单,就一味药五味子,到药店买就可以,药店里的药,除非特殊注明“生用”,都是炒制过的。
我们要用的也是炒过的、熟的五味子,可以一次买200克,像煎药一样煎煮30分钟,之后把渣滓去掉,在药汤里加蜂蜜或者冰糖调味。如果脾胃虚的,要改用饴糖,小火慢慢的把它熬浓,渐渐有了膏的浓稠就可以了。
放凉后放在冰箱,每天吃1--20克即可,酸甜的味道很好喝。对那种夏天苦夏明显,平时容易疲劳,动不动就浑身大汗的人,五味子膏在热天到来之前更应该是他们的日常饮料。
如果你懒得熬膏,可以每天用五味子(10-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睡眠不好的可以加炒酸枣仁(10克),总是口渴的可加麦冬(10克),乌梅(3-5个),都能助力五味子的收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