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老中医: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只能自我毁灭!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导言 :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中医泰斗邓铁涛曾说:“振兴中医,须要有万千个像李可院长那样能用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症的人才,中医便腾飞!李可先生是中医之脊梁!”
晚年的李老致力于弘扬和复兴中医学。他曾说,中医看病,一定要用中医的思维去审因论治、组方遣药,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决不能受西医思维、西医病理药理的影响,否则就会不自觉地脱离中医轨道,治疗上失去中医特色并降低疗效。
他还告诫,中医辨证论治最重要的是谨守病因病机,才能取得疗效。
医圣张仲景所说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就是中医看病的十二字真言,不管疾病有千种万种,疾病谱如何增加,我们按照这十二字真言去做,就可以一通百通,以不变应万病。
1
真正的中医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金钥匙
西方医学界曾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比如心脏器质性病变,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等,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几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
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不是中西医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这才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2
牌子换了,疗效也换了
我对中医的接触、学习、关注与思考,应该说有半个世纪之久。记得小时候,在我的前辈中,远近乡里总是有名震遐迩的老中医,他们立起沉疴的妙闻趣事,在百姓中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不尽于耳。
那时候,各县有各县的几大名医,各省有各省的几大名医,他们如雷贯耳的名气,不是靠电视、报纸宣传出来的,也不是哪一级政府命名的,而是靠他们实际治病的神奇疗效,由百姓们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
他们头上固然没有“教授”、“主任”、“专家”这些炫目的头衔,也没有政府给的特殊补助,多数还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确实是得其真传的纯中医。
他们哪个人有什么尽活儿,有什么特长,百姓们清楚得很,“引车卖浆者流”也不例外。那时候,百姓们找个好中医看病还是不难的,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失,老一代名医相继逝往,这样的局面也渐行渐远。现在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走进医院,中医“教授”、“主任”、“专家”扑面而来。现代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不仅强大,而且手段不断翻新,真是“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但令人失望的是,牌子换了,疗效也换了,中医治病神奇疗效的传闻,在我耳边也越来越少,代之而起的是百姓们“现在找个好中医太难了”无奈的“一声叹息”。
现在不用说找个过往那样的名中医了,就是找个不开化验单、检验单、认认真真号脉按照中医思维看病的所谓纯中医,也尽非易事。
3
能够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也不过三五人
从1984年起,我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主持中医药图书出版工作,由于我本人从小对中医的耳濡目染,对中医的热爱与执着,加之本人又是个中医师,所以决心利用这个具有新闻性质的职业为振兴中医出把力。
15年来,我带领本社同仁跑遍大江南北,积极组织出版了以中医为主的医药图书。1994年《出版参考》公布了“读者心目中的名社名书”,偏居一隅的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名列其中。
然而说句老实话,在我社出版的上千册中医图书中,真正让我感到确有实用价值、能在手头把玩的不出10种。
而在我所接触的数百名中医书的作者中,据我观察,能够用中医思维看病的也不过三五人而已。15年辛劳不平常,竟是如是之结果,这可真成了“天涯何处觅芳草”了。
2005年,澳大利亚大使馆参赞助理杰森女儿的慢性湿疹经我治愈,感激之余他邀我往澳大利亚看病,我说:“不行啊,我不懂英语。”
哪知听了这话,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错了,我们澳大利亚人专找不懂英语的中医看病,我们以为这样的人才是正宗中医!”这话让我吃了一惊。
4
这回是真中医来了
第二年底,当我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的时候,似乎是明白了点什么。
那一天,我在某大学中医系与同学们一起座谈,得知他们教学模式完全是照搬我们的,即中西均有,他们毕业后同样存在就业难的题目,甚至连实习的地方也找不到。
可谁都知道,澳大利亚中医诊所是很多的,怎么能找不到实习的地方呢?我带着这个题目请教澳大利亚中医针灸学会秘书长刘炽京,他说:他们(指中医大学毕业生)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们的诊所拒绝他们来实习!
我们知道,澳大利亚是全球除中国以外第一个承认中医中药的国家,是较早给予中医药较高地位的西方国家。
他们中医诊所的中医大夫只准开中药,不准开西药,他们都成了纯中医了。无怪乎我只讲了点传统中医思维用药的经验,他们听后居然惊呼:“这回是真中医来了!”
往事如烟,小时候我亲身感受的中医风采已成了远远的回忆。而今天,我开始从外国同行那里听到了“真中医”这个称呼,从我接触的洋人那里又得知“正宗中医”这个词。
1996年我往美国时,还看到有的州中医考试的课目竟有我们久违了的王叔和的《脉经》。殊知在我们这边对于脉诊无论从教学还是到临床几乎快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怎么他们洋人重又拾起来了呢?
难道当我们要“辞旧迎新”时,他们却要返璞回真不成?
现在,我又看到了报上关于培养新中医还是纯中医的争论,却也是针锋相对,面对中医的是是非非,倒叫我这个普通中医心绪难平。
因而写出了如上的回忆文字,虽属浮光掠影、零星八碎,但究竟耳闻目睹,非敢杜撰,希望能给人一点点启迪。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