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养阳祛湿,这个方法最简单有效!

文 / 医事
2019-05-02 15:16

谷雨后湿气加重,很多南方地区已经进入了梅雨季。在这春夏之交,最应该养阳祛湿,否则一整个夏天都很不清爽~~

养阳的重点是哪里呢?

以肚脐为中心的中下焦的温暖是春夏养阳的重点。因为,春夏季,气血顺应天道,多注于体表,体内相对空虚。如果中下焦足够暖和,脾胃就有足够动力运湿化浊,面部不易浮肿,小腹不易突出,能健康地苗条下来,夏天也会更耐热......

早晨含片姜,喝姜枣茶等是补充脾胃阳气的常见办法,但对于脾胃虚寒较重的人来说可能作用力还不够强大。

艾灸中脘和神阙,也是很好的方法。

有人说,我实在是日理万机,没有功夫去艾灸

那有没有一种简单的可以给中下焦补充热量的方法呢?当然有,而且方出名家,又经无数验证。

此方就是南怀瑾大师在《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提到养生方:

将桂圆肉、花椒、艾绒混合打烂,在晚上睡觉之前,挑指甲大小的量敷在肚脐上。

南怀瑾老先生说这是一个道家的方法,能让水火交感。可以调理胃肠病,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散寒止痛、杀虫燥湿。

此方对失眠、痛经、手足冰凉、风寒感冒也有疗效。

很多脾胃虚寒的人说,用过之后,不腹泻了,脾胃改善,胃口好了。有些不敢吃水果、一吃就腹泻的朋友,用了后也可以吃了。可见,此法对脾胃虚寒很有效。

寒则温之

受寒或是中下焦虚寒,必须要用温热的药来暖和它。

肚脐,中医里叫神阙,位于腹部中央,上是中焦脾胃,人体气机运转的枢纽;下是下焦丹田、胞宫,冲任督均起于胞宫。南师在《我说参同契》里讲:不要小看肚脐,它很会吸收的。身体需要的就会吸收,不需要就不吸。

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古人就发掘了这个承上启下的绿色通道的妙用——脐疗,在肚脐处熏、蒸、灸、敷,不可刺。在此处灸敷,对中下焦虚冷的改善速度甚至能和汤药匹敌。

桂圆:甘温之品,脾家所悦。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花椒: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李时珍说,能通三焦,补右肾命门。

艾绒:通经络,理气血,逐寒湿,是纯阳之物。开关窍,醒一切沉涸伏匿内闭诸疾。

这个方子很简单,有时间,你可以亲手做些来用,捣碎后搓成圆球密封保存,每晚扣下一点儿贴敷肚脐就好(肚脐又大又深的,也不必一定要填满),然后用创可贴封住,早上起床后取下。南师并没有说比例,按照常规经验是1:1:1,也可2:1:1。

这三味药揉搓起来的小丸子,贴敷在肚脐上,可暖和胞宫,温补命门,甜养脾胃,辛活气血。脾胃虚寒的人使用后,反应快的当天就会肠鸣,拉肚子(排病反应),手脚发热,慢的一周见效。中下焦虚寒引起的心肾不交的失眠、腹泻、瘦弱、怕冷怕风、月事不调、痛经、虚胖等,也会有一定的改善。

大家也不要怕麻烦,其实很简单,另外自己做的也放心不是。

适应症和禁忌

这个小方子不是万能的,只适合脾胃虚寒的人使用。湿热、实热、阴虚等体质不适合。如果舌质颜色偏淡白、可用,如果偏红,或有黄苔,不适合。

如果喝凉水吃水果就肠鸣、便便不成形甚至腹痛、拉肚子的,一到经期就痛经且怕冷加重的,可以用。没有这些明显症状的,不必使用此方。

排病反应

如果贴了后反而拉肚子、肠鸣、打嗝、放屁、排寒气等,但是精神上和体力上没有不适,反而越来越好,那这些反应都是排病反应,不用担心。如果使用时感觉燥热、失眠,就停用,吃点酸的食物平静下。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精神也不好,那就不要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