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不得不知”的常识:医生开方到底有哪些考量标准?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4-30 00:31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前些日子老刘写了篇鉴别药材的文章,感觉还不错,很多朋友说有机会可以上一些这类的干货文章,毕竟大家很多都是对中医一知半解,也是没有系统的学过。所以今天老路特意整理了一些中医的基础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哦!

药材有哪些药性?

治疗大法此为纲

寒者热之热者寒

解毒助阴又抑阳

寒凉清热并泻火

温里散寒功效彰

温热补火助阳气

寒凉属阴温热阳

四气寒热与温凉

四气歌

说起药材的药性,就要读一下入门著作“四气歌”了,这里面明确的指出了药材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古时也称四气。

1、其中温与热,寒与凉则分别具有共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性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2、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以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性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脉沉无力等寒症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尝过才知道药材什么味!

淡渗利水要记全

酸能固涩又收敛

咸能润下且软坚

苦燥降泄能坚阴

甘和补中急能缓

辛行气血主发散

治疗作用不同焉

五味辛甘苦咸酸

五味歌

五味歌中记载了药材基本的五种味道,酸、苦、甘、辛、咸。这里的”五味“不仅表示味觉感知到的真实滋味,同时也反映药物的实际性能。

但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药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处。

综合历代用药经验,其作用如下述:

: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具有“泄”、“燥”的作用特点。

:具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性等作用。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

:具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

: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多以治疗虚寒、泄、尿频、滑精、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

: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以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

由于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两者必须综合起来看。

例如两种药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两者的作用就有差异。

反过来说,例如两种药物都是甘味,但性不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温,其作用也是不一样。

所以,不能把性和味孤立起来看。性与味显示了药物的部分性能,也显示出药物的共性。

性味归经指的是什么?

说完了药材的性和味,我们就要上升到实战经验上去看了,那就是我们吃了中药后,这味药在哪里发挥作用?是心、肝、脾、肺、肾这五脏还是其他部位?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种经发生明显的作用

如同属寒性药物,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但其作用范围,或偏于清肝热,各有所长。再如同一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

同一归经的药物,其作用有温、清、补、泻的不同,如肺病咳嗽,虽然黄芩、干姜、百合、葶苈子都归肺经,可是在应用时,却不一样,黄芩主要清肺热,干姜则能温肺寒,百合则补肺虚,而葶苈子则泻肺实。如此,等等。

因此,在临床中,我们要将多种药物的性能结合起来,用以指导中药的应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想开药方先要弄清楚这个

弄清楚了药物在身体中哪里起作用,我们是不是可以摩拳擦掌给自己配个方子吃了呢?当然不是的,药和药之间也有自己的“相处规则”,每味药都有自己的“脾气”,还可能有自己的敌人,比如乌头就不能和贝母放在一起,吃了要出问题的,所以开方之前,我们还要学会背点药材之间的配伍规则!

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称为药物的”七情”。

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要其他药辅助。

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中药性味归经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药的特性及其临床意义,中药配伍可以使中药的功效1+1远大于2,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治疗病症。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macskf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