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体质就一定湿热么?

文 / 刘医生的小金方
2019-04-29 12:28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去武汉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小伙子,他见我在看医书,就向我咨询起来。

他拿出一个方子,说是他的中医朋友开的,针对他家乡两广地区湿热较盛,专门清热利湿的,说是让先吃两个月。

我一听,很想学习学习。方子拿到手一看:

黄连 黄芩 黄柏

茯苓 泽泻 龙胆草

女贞子 旱莲草

方子不大,药味并不贪多。但我心里有些疑问,面前的这位小伙子,面部清爽,身量适中,举止淡定,并无口气、痘疮等,不像是被湿热困扰之象呀?

于是我问他,平时有哪些不舒服?

他说,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症状,他的睡眠食欲都挺正常,饮食也很清淡,平时睡前还有健身的习惯,虽然前段时间放假回家,作息有点打乱了,但也算控制得不错。

我请他伸出舌头看了看,舌淡红苔薄白,尖边有朱点,舌中部有轻微竖线。随后,把了一下他的脉,脉象平和,就右寸稍浮。

脉象和舌像结合他的具体情况,小伙子体内的湿热其实不重,只是上焦有些浮游之火(舌尖边有红点),火浮了可能有些时候了,于是有一点伤阴(舌中部有轻微竖线)。

于是我问他是否有熬夜。他说没熬夜呀,一般晚上十二点到一点睡。嗯,看来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夜间11点,是必须要睡着的

按照这位小伙子的舌象脉象,其实不用吃什么药,晚上早点睡,这些小毛病都会自愈。

白日属阳,夜晚属阴,夜晚“人卧则血归肝”,肝胆在子时当令,生血排毒,故而晚上睡觉,最是养阴,养血。反之,则容易伤阴,伤血。

把人体的阴比作水,阳比作火,那么水和火的比例是要协调一致,阴阳调和,温度才会稳定适宜。

如果水过度,火不足,那么水温就升不上去;

如果水太少,火不变,那么本来该是温度适宜的水,很容易就沸腾,本该潜藏在水中徐徐温煦的火力无所依附,而“火性炎上”,于是出现各种上火症状。

当然,人体是很强大的,不可能熬个几夜,“水”就熬干了,尤其是年轻人,体内的“阴”还比较充足。

方子打头就是黄连、黄芩、黄柏,一派苦寒,甚至还有专门清利肝经湿热的龙胆草(询问得知其人并无下焦湿热的症状),三黄加上龙胆草,未免苦寒太过,且一连吃两个月,苦寒败胃,重伤脾阳,脾不化湿,只怕是体内本没有湿也得吃出湿了

现在“湿气”这个词很流行,好像人人都觉得自己体内有湿。

小伙子虽是南方人,但饮食清淡,常常锻炼,加之长期生活在北方,其实体内的湿象并不重,咱还真不能一看到南方地区的小伙伴,就先安上一个体内有湿的帽子。

于是我说,方子可能不太适合他目前的状况,他只要早点睡觉,睡前的健身也尽量以舒缓为主,不宜出汗过多,慢慢地就会养回来了。

他一听,突然又想起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已经习惯了睡前运动健身,他现在如果直接躺下,就难以入眠,非得起来锻炼一下,才有睡意。

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确实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内热有关。

夜晚,阳入于阴,人体如果阴不足,阳气就无法潜藏好,于是越到晚上越精神抖擞,通过各种锻炼,排出一些汗,一些内热就会随着汗水散去,反而好睡了。

但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可取,一年有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天中其实也对应着四季,而夜晚,对应的就是“冬藏”,这时候出汗过度,容易伤阴,伤阴则又容易生内热,形成恶性循环。

之前老师写的:再也不能晚上跑步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血的教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跟着老师学医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中医的高妙之处,中医并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看到热就用寒,看到冷就用火,看到虚就补,看到实就泻,更多时候各种症状盘根错节,相互影响,需得寻根溯源,摸清楚来龙去脉才是。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wyeymc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