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病机19条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有何证治规律?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19-04-25 12:29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主要阐述的是关于五脏肝的病机。那么,风、掉、眩三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所谓风,主要分为外风和内风,外风致病,除了浅表证与肝的关系不大,但外风一旦引起筋脉的病变,就与肝的关系密切了。由于《黄帝内经》有“风气通于肝”的说法,所以外风导致筋脉病变是极其频繁的,比如筋脉拘急、痉挛、僵直、抽搐、肌肉跳动等。比较典型的莫过于风中经络导致面肌痉挛,破伤风导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这些都是外风致病,且病机都与肝的关系颇大。内风的表现主要与“掉”和“眩”有关。

那么,“掉”是什么意思?掉就是摇动的意思,这个摇动的范围覆盖全身,比如头部、四肢、身体的摇动以及肌肉的跳动,以及病人自觉的旋转感,这些都是掉的概念。那么“眩”呢?所谓眩,其实就是眼前发黑、视物旋转的感觉。在临床上,掉和眩两种病症有时会独立发作,也有时会合并发作,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多于肝的关系颇大。那么,诸风掉眩,都属于肝的病机,在临床上究竟有哪些证治规律呢?

1.肝气上逆

这种证型的形成多与情绪有关,比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怒则气上”就容易导致肝气上逆。那么,肝气上逆有什么临床表现呢?一般会有眩晕欲扑,天旋地转,如果重症的话,会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脉沉弦或伏。那么这种主证该如何辨证治疗?一般来说,这种证型的治疗原则为顺气开郁、平肝,方药方面可以用五磨饮子加减,药用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石决明、钩藤、夏枯草等。

2.肝火上扰

这种证型的形成其实也与情绪关系很大,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的“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那般,所以出现肝火上扰的话,临床上大多会出现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便秘、尿赤,胸胁灼痛,脉弦或弦数。那么这种证型该如何辨证施治呢?一般来说,这种证型的治疗原则为清肝泻火,方药方面可以用当归龙荟丸,药用当归、龙胆草、大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芦荟、青黛、木香、麝香等。

3.肝阳化风

这种证型主要是由于肝肾阴虚所致,肝阳上亢,亢盛动风,临床上常见眩晕、头重脚轻,如坐舟车,步履不正,伴有目胀脑热、耳鸣,肢体震颤、头摇、语言謇涩、手足麻木等症为典型症状,更有甚者还会出现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噤不开,舌强不语,喉中痰鸣等症状,在舌脉上,常以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为主。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辨证治疗?当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为主,方以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用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如果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这种,应该立即送医院救治。

4.阴虚动风

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容易导致阴虚动风,在临床上,常以头晕、手足蠕动、瘛瘲、耳鸣耳聋、两目干涩、口干咽燥、神倦乏力、消瘦等症为主,或伴有持续低热,暮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伴有面部烘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伴有胁肋灼痛,舌质红绛少津,脉弦细数。这种情况一般可以用育阴息风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用三甲复脉汤(炙甘草、干地黄、生白芍、麦冬(不去心)、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鳖甲、生龟板)或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等方药。

5.肝郁血虚

肝郁也与情绪有一定的关系,情志不畅,气机逆乱,肝失疏泄,心血不足,容易出现突然昏仆,四肢抽搐、两手固握或伴有手足舞动、苦笑间发,平素多愁善感、喜悲伤欲哭、惊惕不安、不寐或少寐、梦扰不宁、胸闷不舒、善太息等症状,舌脉方面多以舌淡、脉弦细为主。出现这种情况,应该以舒肝养血为主,用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加减化裁。

6.肝风夹痰

肝风夹痰证,可以说是肝脏辨证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证型,肝风、痰浊同时上扰清窍,会引发很多种疾病。

(1)耳源性眩晕,大多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气太过,夹痰上扰导致的,临床上以眩晕,目黑头旋,胸闷恶心,耳鸣,纳呆少食为典型症状,舌苔腻,脉弦滑,以半夏天麻白术汤为主治疗。

(2)小儿惊风,由运化不健,痰热上壅,激动肝风,肝风夹痰所致,临床上多以神昏惊厥、高热痰鸣为典型症状,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滑,治则为清热涤痰、镇惊息风,可以用小儿回春丹调理。

(3)痫证,临床上常以突然眩晕、昏仆倒地,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口中作六畜叫声,牙关紧闭,移动时苏醒,时发时止为典型症状,舌脉方面,常以舌苔白腻,脉弦滑为主,这种情况应该豁痰宣窍、平肝熄风,用定痫丸(明天麻、川贝母、半夏、茯苓、茯神、胆南星、石菖蒲、全蝎、僵蚕、真琥珀、陈皮、远志、丹参、麦冬、辰砂)。

(4)中风,肝旺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者肝火炼痰,夹痰蒙窍,横窜经络所致,临床上常以猝暴僵仆、神识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急、喉有痰鸣、面红气促、两手握固为典型症状,舌脉上常以舌红胀大、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治则以豁痰泻火、止痉息风,用羚羊钩藤汤(羚羊角、钩藤、霜桑叶、川贝母、鲜竹茹、生地黄、菊花、白芍、茯神木、生甘草)加减。

7.破伤风

破伤风属于外风所致,入里传肝,导致筋脉拘急、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并伴有发热、多汗、呼吸迫促、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尿闭,舌红或干绛、舌苔黄浊,脉弦数。这种情况,一般会以息风镇痉、清热解毒为主。常用方药有玉真散(白附子、天南星、天麻、白芷、防风、羌活)或五虎追风散(蝉蜕、天南星、明天麻、全蝎、僵蚕)。由于破伤风变证较多,所以加减化裁极其重要,如果伴有高热,可酌加石膏、黄芩等;如果抽搐频发的话,可以酌加蜈蚣、地龙等;如果是痰涎壅盛的话,可以酌加竹沥、天竺黄,如果口干烦渴的话,可酌加麦冬、玉竹等;若是伴有便秘,可酌加大黄、玄明粉等;如果伴有尿少,可酌加车前子、金钱草等。

在《黄帝内经》病机19条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条病机中,大部分的“掉”和“眩”的症状,都与“风”有关,不是外风就是内风,从病机到证治规律来看,都可以通过调整肝的各项功能来进行治疗。当然,“诸风掉眩”,也有不属于肝的病机,以后我们再来探讨。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