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带你了解筋膜炎
什么是筋膜炎
筋膜炎(fasciitis)又称纤维织炎(fibrositis),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为发生于肌筋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多见于腰部、髂骨后嵴及肩胛区域。对有些下腰痛患者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可扪及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个局限性的脂肪结缔组织,故又称脂肪疝。这种结节可能刺激周围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肌痉挛和疼痛。多见于中年以上,尤其是长期缺少肌肉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本文介绍与骨科有关的背部肌纤维织炎和足底筋膜炎。
不同部位的筋膜炎的症状
腰肌筋膜炎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病人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可获得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
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动可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腰部压痛广泛,多无局限性压痛,腰功能活动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发板,酸痛明显。
项背肌筋膜炎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了,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轻微外伤、劳累及受寒等有关。
项背部急性损伤后,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瘢痕,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长期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
久卧湿地,贪凉或劳累后复感寒邪,寒凝血滞,使肌筋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不通,可导致项背肌筋膜炎发生,故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对天气变化较敏感。
主要临床表现:项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向一侧或两侧背部与肩胛之间放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项背部活动受限。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的压迫,也能引起足底筋膜炎。经常穿高跟鞋也会加重足底的损伤。
足底筋膜炎常见于:
①患骨刺的中老年人:由于足底筋膜长时间被骨刺磨损,从而造成慢性损伤性炎症。
②长期喜爱运动的人:如马拉松运动员、登山运动员等,反复踩地的动作增加了对足底筋膜的刺激。
足底筋膜炎多是单脚发病,除了足跟疼痛外,另有10%的患者感到足弓或前足疼痛。足底筋膜炎的患者最痛苦的是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当脚刚接触地面、准备站起来的一瞬间,疼痛非常剧烈,简直可以说是痛彻心肺。这是由于足底肌腱一整夜没有机会得到伸展,在下床起身时受到猛然牵扯,所以马上就痛到极点。
筋膜炎——“易得难治”
目前,对于确诊筋膜炎,在临床上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手段,大多数是依靠医生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患病。如果医生没有丰富的经验或者有力的证据确诊筋膜炎时,很容易出现误诊的现象,把其他疾病诊断为筋膜炎。
在筋膜炎的治疗上,由于筋膜与肌肉不同,没有丰富的血管供血,治疗起来十分麻烦。但患者还是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配合治疗。在中医治疗上,采用过内服外治的方法,内服具有除湿、祛寒、温肾的中药,并且结合针灸、刮痧等外治疗法,帮助通经活络、舒筋通络,以缓解筋膜炎带来的疼痛。同时,患者也可以结合的光疗、热疗等物理治疗的方法来改善病症。同时,在治疗期间也要减少劳动量,注意劳逸结合。
此外,对于这种“易得难治”的疾病,关键还是要从根源上进行防范。平时要注意均衡工作,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坚持合理的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