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丝诊脉,老中医里的这种“超能力”真实存在吗?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老中医》第13集,讲述了名医赵闵堂为患者“悬丝诊脉”的故事,相信有在追剧的小伙伴们都有看到过此镜头,这个神奇的能力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我们都知道中医诊断跟西医诊断有着不一样的诊查体系,中医诊断的三大原则有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症结合,医者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有关疾病的所有信息,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
那么什么是切诊呢?切诊涵括了脉诊和按诊的内容,我们来说说常接触到的脉诊,脉诊又称为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症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脉,是医生特别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脉诊进行诊察,免不了要接触患者,而且会接触到患者的皮肤。放在现代这是很简单的操作,可是在强调“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古代社会这就会成了个大问题。《红楼梦》中观园的太太、小姐们还可以从帷帐里伸出手臂有块绸布盖着给男医生诊脉。但是历史上宫廷医官为皇亲国戚的夫人、小姐们诊病可就不一样,由此也就产生“悬丝脉诊”的故事。
//////////
一根细细的丝线,一头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另一头由医生掌控,凭着丝线一端的震动感受脉象、诊断疾病,那么,病人的脉象是真的可以通过丝线传达给医生吗?
“悬丝诊脉”的方法从何而来呢?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吗?在《西游记》的故事里,有一集有孙悟空“悬丝诊脉”的故事。讲的是朱紫国国王得了重病,四处张榜寻找名医。孙悟空揭了皇榜,来到宫里为国王看病。由于孙悟空相貌古怪奇特,吓坏了病重的国王。于是孙悟空拔下三根毫毛,变作三根丝线缠绕在国王的手腕上,为国王把脉,最后治好了国王的病。
用几根丝线就能诊断病情,这实在是太神奇了!
四诊法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直到现在仍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倒,昏迷不醒。大家都以为他死了,请来当时的名医扁鹊判断。扁鹊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言他没有死。经过扁鹊的精心治疗,终于让赵简子“起死回生”。
后来,扁鹊路过虢(guó)国,见举国上下正筹办驱魔祛邪的祭祀。扁鹊上前询问,得知原来是虢太子已经断气半日。皇帝不死心,请来高人祭祀以救太子。扁鹊经过摸脉搏、按体温,断定太子是“假死”。于是立即让弟子配合自己,用针刺、热慰的方法,救醒太子,最后还治好了太子的病。
上面就是扁鹊“起死回生”的两段传说,为此,扁鹊也被后人认为是发明切脉察病术的鼻祖。
扁鹊之后,脉诊继续发展、流传,到了汉代已非常普遍;唐宋时期,脉诊还流传到了日本、阿拉伯等国家。脉诊既然如此神秘,那么孙悟空的“悬丝诊脉”是不是真的呢?用一根丝线就能判断脉象吗?
//////////
关于“悬丝诊脉”,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关于“悬丝诊脉”,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的时候,慈禧太后患有顽疾。但是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皇家礼仪规矩繁多,御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时是不能靠得太近的。所以慈禧的病啊,就一直没治好。
有一天,慈禧太后又不舒服了,唤来了一名陈姓御医。
“陈御医,我今儿个不太舒坦,还是老毛病,你来瞧瞧吧。”
陈御医站在层层帷帐之外,只能看见慈禧太后模糊的人影,无法上前诊治。于是陈御医想到古时“牵线诊脉”之法,为老佛爷诊治。慈禧听了,顿觉神奇,让宫女们取来红绿丝线系在手腕上,开始让站在帷帐外的陈御医“把脉”。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陈御医大笔一挥,开了三贴药方,交给宫女去煎药。时日不长,慈禧太后便药到病除。这名御医也被慈禧太后赏赐了一块“妙手回春”的金匾。
多年以后,陈御医卸职还乡,谈到这段“悬丝诊脉”的往事,陈御医笑道:“哈哈,当年我为老佛爷“悬丝诊脉”,其实是我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
原来,当时陈御医听说自己要进宫为慈禧太后看病,十分焦虑。因为宫里的御医个个都很有才能,但是谁都没能治好太后的病。思来想去,陈御医想到一个办法。他用重金疏通了太后身边的內侍、宫女,仔细询问太后的日常起居饮食,得知太后的病其实是贪嗜螺肉所致的积食,只需消食健胃即可治愈。因此编出一场“悬丝诊脉”的戏码。不但治好了慈禧太后的病,也使自己化险为夷。
//////////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已经清楚“悬丝诊脉”的秘密了呢?历史上还流传着许多“悬丝诊脉”的故事。在野史及传说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传说,但是在官方及公认的权威史籍中却鲜有提及“悬丝诊脉”者,这不是疏漏而是因为“悬丝诊脉”确实没有科学依据。
“悬丝”只是一件神秘的彩色外衣,真正的医生在“悬丝诊脉”之前,其实已经通过多种途径获知了病人的详细病情,从侧面做到了“望”“闻”“问”,因此才能在“悬丝诊脉”之后做出胸有成竹的判断,不会仅凭“悬丝诊脉”就对病因做出明确的诊断。
至于《老中医》中赵闵堂自诩“悬丝诊脉”系祖传,这显然是谎言,他之所以能够骗取患者的信任,是因为之前做了手脚,买通患者家属中的佣人暗中配合而已。所以当同行吴雪初再三请他展示,他总是推托。事实上,患者服用了赵闵堂的药病情并没有得到好转,结果被患者家属找上门讨说法,最后实在没办法才借助中医协会把事情压下来。这其实也是对类似那些以“悬丝诊脉”为噱头“名医”的一种嘲笑和警示。
通过切脉诊病是有道理和依据的,但是也需要“望、闻、问、切”综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