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从正:慎“温补”、专“攻下”,提出育儿要“薄衣淡食”
金元时期,中医界盛行温补之风。实际上,这背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金元四大家“攻下派”创始人张从正并不人云亦云,他反对一味地温补,以擅于攻邪、辨证用补而独成一家,成为医学楷模。而他的情志疗法不用花钱就可“无药而愈”,成为美谈。
本刊记者 / 柴玉
采访专家 /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副主任医师
“贵流不贵滞,贵平不贵强”
体内有邪,怎一个“补”字了得
“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这是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中的话。金元时期,中医界十分盛行温补之风。不管患者什么病症,医生都使用温补法进行治疗,而且患者也已习惯接受服用温补药物。
这种风气背离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造成了很多病患的误治。耿直的张从正自然不会人云亦云,他反对不顾病人生死,一味温补。他认为,“坐视人之死,犹相夸曰∶‘吾药稳。’以诳病家。”
张从正提出“攻邪学说”,并在临床上常用“汗”“吐”“下”攻邪三法,被后人尊称为“攻下派”的宗师。一出(汗、吐、下三法)一进(温补之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张从正敢于挑战当时医学界“权威”,认为“古方不能尽愈今病。”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三种方法也会被常常用到。比如,受了风寒,大家都知道喝点姜糖水,为的是发发汗,好得快些;如果吃多了不食物,消化不了,吐出来很快就会好了;如果是吃坏了肚子,或者受了寒气,会腹泻,这也是身体在自我保护,有助于邪气排出。
当然,张从正的观点并非不知补,不用补,而是强调辨证用补。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张英栋教授说,张从正在大力提倡攻邪的同时,也理性地指出,哪有虚者不可补的道理,需辨证治疗,反对滥用补药。
“以情胜情”
七情致病也治病,管好你的喜怒哀乐
张从正在金宣宗兴定年间被选为宫廷御医,但他厌恶官场,不为名利地位所动,辞归故里,为乡人奔波治疗。当时,南宋、金、蒙古三足鼎立,战争不断,“天下多故之时,诗旅数兴,饥相继”,百姓们苦不堪言,不仅生理上,心理上的疾病也不断出现。
张从正认为社会环境是情志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张从正加以发挥:
- 悲可以治怒,以伧恻苦楚之言感之;
- 喜可以治悲,以谑浪狎亵之言娱之;
- 恐可以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怖之;
- 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
- 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以夺之。
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视听。
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一个通过“怒胜思”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症的故事。
一个富家的妇人,平时就多思,两年来都无法入睡,吃了很多的安神药都没有疗效。张从正问了起病因,并把了脉,悄悄对患者的丈夫说,我要想办法使你妻子发怒,并想尽各种方法气他妻子。
之后患者发现困扰她两年之久的失眠症好了。
这时丈夫告诉妻子,是张从正要故意让她生气,通过“怒胜思”这种方法来治疗她因过思而导致的失眠症。
小知识:张从正对小儿养育的一些观点
在《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九》中记载,“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止有二:曰饱、曰暖。”是说小孩子生病的根源只有两个:一是过饱,一是过暖。
“然善治小儿者,当察其贫富贵贱治之。盖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当时,富贵之家的孩子,衣食富足,常常夭折;贫穷之家的孩子,衣食不足,身体倒很健康。这是什么原因?
家庭条件一般的,他们本身有养育健康孩子的优势:
- 一是薄衣淡食、少欲寡怒,不易得病;
- 二是无钱少药,得病多靠自愈,不会被庸医误诊;
- 三是孕妇参加劳动,孩子身体壮实;
- 四是孕妇劳动多,生产容易。
这四个方面,富家恰恰不具备。
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富足,基本都达到了张从正说的“富贵之家”的条件。
所以,“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
这种父母替孩子感受饱暖的现象是不对的。
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健康,感受环境的冷暖,才能收获身心健康。
“养生当用食补”
做个智慧的吃货,愉悦身心
《儒门事亲》中记载,“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则须药攻。”
张英栋说,这是明确提出了“药攻“与“食补”适用范围不同。药物之功在治病,各种药物无不具有一定的毒性,久服之后,虽细微之毒亦能在体内蓄积而成“药邪”,进而损伤人体的正气。
“凡药皆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所以“凡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药”,主张“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
《黄帝内经》指出,饮食五味是人体正气的主要来源,是滋养身体的最基本物质,不可偏嗜某类食物,以免破坏人体阴阳平衡,出现阴阳偏胜而致病。
张从正常常用饮食辅助人身正气,比如治痔漏肿痛,先以导水丸之类攻泻,后“更以葵羹菠菜,通利肠胃”;治腰膝痛用舟车丸、通经散、调胃承气汤加牵牛煎服,患者口渴,吃西瓜、梨等水果。
养生首当益胃,脾胃为中枢,必须流通畅达。
张从正常在攻邪之后,“涌后用淡粥养之”“温存而养”。
用“补”必须首先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正气生化有源,才能恢复。 “虚劳之疾,私嗜肉、食、面、辛酸之物,不可食之。但可食者,谨按神农食疗而与之,菠菱葵菜、冰水清凉之物不可禁也。且图寒凉滑利肠胃,使气血并无壅碍燥涩”。他反对过于忌口,对病人要提供足量的粥水蔬菜,使胃气得到及时补养。
做个合格的吃货,要懂得善待自己的脾胃。顺应时令,属性调和,煎、炒、烹、炖,水火相济,这是天人合一、中和之美的中医哲学智慧。
编辑:王志翔
审核:马骏 监制:张旭
文字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4月刊(转载文章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图片:摄图网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