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则医案教你方证与方药的诊治思路与辨证技巧

文 / 中医出版
2019-04-10 20:15

导读: 陆渊雷为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家,现代伤寒学派代表人物。他对仲景学术的研究甚为深入,他的《伤寒论今释》为近代伤寒著作卷帙最大者,综前人注疏,参日人学说,对《伤寒论》用较浅显的文字予以分析、归纳和诠释,选注精要切当。今天我们推送陆老治疗奔豚、脏躁及伤寒医案4则,以期学习陆老方证与方药的诊治思路与辨证技巧。

1.奔豚案

某男,20岁,形体壮盛。刻诊所见:呼吸时,头颅、肩背一齐动摇,头汗淋漓,胃痛欲死。发病时,右小腹先起一块,渐大渐上攻而痛。患病已经多时。此为奔豚病也,投以桂枝加桂汤,桂枝用15g。一剂服后,一身大汗,奇臭非常,痛与冲逆好了大半。翌日病人自行前来复诊,原方再剂而痊愈。

2.脏躁案

某妇人,40岁。盘膝而坐,数人扶持之,闭目张嘴,面赤筋胀,浑身大汗;望其呼吸,只见一阵阵上气,不见下气;抚其下颏,则僵硬如石,不能闭口;脉舌如常,神志自清。询知原为宿病,常常发厥,久已不发,近因新殇幼女,食中餐时忽然泪下发厥。诊为脏躁病,以其冲逆挛急特甚,遂投甘麦大枣汤合桂枝加桂汤合方,桂枝用12g。第二天病人安然来复诊,知病已霍然若失。

3.伤寒案

施某,女。初诊:6月25日。伤寒六日,昼轻夜重,大便数日不行,脘腹痛,舌苔黄,脉数,此真大柴胡证之兼心弱者。黄附子15g(先煎),柴胡、白芍、生姜、麻仁、玄明粉(冲)各9g,厚朴3g,炒枳实4.5g,甘露消毒丹(包)、枣仁各12g,磁石30g(先煎),1帖。

二诊:6月26日。昨服药后,得大便,腹痛除,胸满减,惟有懊恼泛恶,微咳,脉甚数弱,舌中间微黄。柴胡、姜半夏、炒山栀、杏仁、生姜各9g,太子参12g,淡黄芩6g,炙甘草2.4g,磁石30g(先煎),黄附子21g(先煎),麻黄3g,红枣4枚,2帖。

4.伤寒案

谢某,女。初诊:7月7日。发热朝轻夜重,胸闷泛恶,脉数,舌苔白。柴胡、半夏、象贝母、六一散(包)、生姜各9g,当归、淡黄芩6g,鲜藿香、太子参各12g,桔梗4.5g,红枣4枚。

二诊:7月9日。热不解,胸闷,口苦,舌苔黄少白多,脉数弱,欲大便则腹鸣,昨与柴胡剂甚对,今加附子、磁石,柴胡、淡黄芩、姜半夏、鲜藿香、佩兰、谷芽、麦芽、太子参各9g,淡干姜2.1g,川黄连1.5g,黄附子15g(先煎),活磁石30g(先煎),六一散12g(包)。

三诊:昨日热较低,然今日舌苔见三角状,为伤寒之症,其热起落不肯遂退,亦唯改寒为然,脉仍数。当从伤寒法调。川黄连1.8g,黄附子15g(先煎),磁石45g(先煎),柴胡、姜半夏、淡黄芩、佩兰、神曲、太子参各9g,茅术6g,鲜藿香、紫雪丹各3g(吞),炙甘草2.4g。

按语

以上4个病案均为陆氏应用《伤寒论》经典方原方或加减治疗,体现了他坚持伤寒学派的观点,遵循古代经方家“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然后用之万全”的原则,抓住主症,在一个成方或几个合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而取效。将四逆汤不仅用于外感伤寒,还广泛地用于内科杂病与妇科病,在诊治复杂多变的疾病面前能权变自如,显现出非凡的功力。

奔豚与脏躁案均重用桂枝为主而获效,“桂枝治冲逆”是他从吉益东洞的《药徵》中得知的仲景遗法。1930年春所记录的两则成功治验,就是运用这一药症的很好注解。

案3、案4都为伤寒,均用柴胡汤与附子加减,对大便数日不行、脘腹痛、舌苔黄患者,配厚朴、枳实、麻仁、玄明粉通里攻下;对脉数弱,欲大便则腹鸣患者,配太子参、象贝母、桔梗、藿香、六一散健脾化湿。

编著者简介

陆渊雷(1894—1955),上海人。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学家,现代伤寒学派代表人物。早岁曾问学于章炳麟先生,并从名医恽铁樵探究医学。民国十四年恽铁樵创办医学函授学校,陆渊雷拜恽为师,协助办校。又师事章太炎学习古文学及中医基础,深得两名家之教益。临证以西医方法诊断,运用经方治疗,擅治伤寒等流行性热病、慢性肝炎、肿瘤等病陆氏学识广博,蜚声医界,曾被中央国医馆聘为学术整理委员会委员。

本文来源于《孟河医派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孟河医派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书中整理收集医案180多则,大部分为临床疑难病、危重病,涉及70多个相关病症,每案均附有评析按语。这些医案真实地呈现了每位医家的临床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是孟河医派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见证,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

书中还收入良验效方多则。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文字选自《孟河医派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0423,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