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时在想啥?是不是在吓唬人?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4-09 09:14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前些日子,医学院老师课堂上给女生把脉的视频火了。男老师一开始把脉,还一脸轻松、喜笑颜开。可是转瞬之间,就表情严肃,还一脸诧异地看着女孩。网友纷纷猜测,这女孩是不是“摊上事儿”了?


虽然是笑谈,但是由此引发了一个话题——中医把脉,到底能看出来什么?中医把脉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如今的中医把脉,是不是都在装模作样?

对这个问题,本订阅号曾经写过一些文说,在网友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今天在这里,我们再进一步说说,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在把脉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其思维,到底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中医师把脉的时候,首先要看一下病人的脉象,是有否有胃气、是否有神,是否有根。这些是辨别一个人病势深浅,是否有救的关键。

什么是脉象中有“胃气”呢?这里的胃气,其实基本指的就是元气。古人把胃气视为元气,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李东垣的补土派。有胃气的脉象,一般从容缓和,节律一致,一呼一吸四至。就算这个人有病,但是脉象从容缓和,有上述特征,这就是有胃气的脉象。这样的人,病势没有伤及根本,人体尚可与病邪一战。正如张景岳所说:“胃气,正气也,病气者,邪气也,邪正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凡邪气胜,则正气败,正气胜则邪气退矣”。

可以说,这个时候,中医师的心里就有底了。

什么是脉象有“神”呢?就是说脉象应指有力,而且形体圆润活泼,有条理,不凌乱,从容缓和。如果按下去散乱、或有或无,或轻按有重按无,或者脉象无法接续,这些都是无神的脉象。一个病人的脉象,虽然可能有浮有沉,有滑有涩,但是只要有神,就说明正气未伤,中医师通过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是可以转变局面的。

什么是脉象有“根”呢?这里的根,指的是人体正气之根,亦即我们所说的肾中元气。因此,肾脉,就是人的根脉。肾脉有力,就是有根的脉象。根脉怎么判定呢?一是看尺部。尺部可以候肾。二是沉取候肾。六脉重按应指和缓,乃是有肾脉的表现。一个患者,病情再怎么严重,只要发现其根脉是正常的、有力的,就说明一切还来得及,有的一救。否则,救治的希望就不大了。正如古人所说:“人之有尺,譬如草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木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除了以上这些,中医师在把脉过程中,还需对常见的一些病脉有所掌握。通过这些病脉,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内环境,到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比如说,常见的浮脉。

所谓浮脉,就是手指轻触到患者皮肤,就能感受到明显的脉搏跳动。但是呢,如果稍微加大一点力量来取,就发现应指反而不明显了。给人的感觉,脉象就是浮在上面了。这用《脉经》的话来说,就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这样的脉象啊,在人着凉感冒的时候容易出现。外邪侵袭肌表,卫阳之气与之抗争,气血结于肌表,脉气鼓舞于外,于是就形成了浮脉。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在发热发汗时,毛细血管扩张,小动脉血管也会扩张,于是出现浮脉了。

当然,浮脉还说明其他问题,比如血虚之人,也会出现浮脉。浮脉还分为浮紧、浮迟、浮缓等等类型。这些都是着细微差别的。

和浮脉差不多相反的,有一种脉象,乃是沉脉。

沉脉,基本上位于肌肉的深部,接近筋骨之处。轻轻取之,感应不到。只要重按下去,才会感知到。对此,《濒湖脉学》里面有一个形象的解说,这就是:“如石投水,必极其底,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这个沉脉在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呢?一个是在冬天。冬天,体表血管收缩,所以脉沉。冬天如果出现沉脉,是基本正常的现象。另外,一个肥胖的人,容易出现沉脉。这是皮下脂肪肥厚的表现。一个性格沉静内敛的人,也容易出现沉脉。这些,都不能算作病态。就疾病来说,浮肿、痰食、积滞、泄利等疾病患者,容易出现沉脉。就症候来说,沉脉常常提示患者阳气衰微,抑或气郁。一些寒邪中于少阴,阳虚阴盛、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的人,容易有这种脉象。这在《伤寒论》里面是明确记载的。

再说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弦脉。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科普文说,谈到一个人肝郁气滞的时候,会出现弦脉。

什么是弦脉呢?它指的是脉形长而直,指下挺然,其状如按琴弦一般,感觉细直而长。这种脉象,可以说在不少高血压患者身上比较多件。《素问》就说:“其气来实而弦,此为太过……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这和高血压就十分类似了。

一般来说,弦脉主肝阳上亢,主肝郁气滞,也可能主痰饮、主疼痛、主虚证。但是依旧以肝阳上亢、肝郁气滞为主。如果肝气郁结,肝阳亢盛,则阴阳不和,气逆不顺,这就会让经脉拘束,气血收敛或者壅迫,从而出现弦脉了。

所以你看,这个脉象,是很说明问题的。

除了这些,还有芤脉,有濡脉,有散脉,有革脉,有伏脉,有牢脉,有数脉,有动脉,有滑脉,有迟脉,有缓脉,有涩脉,有微脉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主死候的怪脉和死脉。对这些脉象的判断,分析,都是中医师在把脉的时候,需要在脑海中进行的。

因此,中医把脉,是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有效的诊断技巧。它不是装模作样,更不是故弄玄虚。它虽然不如现代检验诊断技术来得精准迅捷,但是它作为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