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必备:中风的诊断要点、治法、处方和针灸歌诀

文 / 医学教育网
2019-04-08 09:03

中风,是各位医生在行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病症,同时这也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内容。今天小编汇总了中风的诊断要点和中风的治法与处方针灸歌诀。

1.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2.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为其病机六端。

3.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火、痰、瘀。

4.中风的辨证论治:

中经络:

风痰入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真方白丸子。

风阳上扰证—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

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方药:镇肝息风汤。

中脏腑闭证:

痰热腑实证—治法: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方药:桃仁承气汤。

痰火瘀闭证—治法:息风清火,豁痰开窍;方药:羚角钩藤汤。

痰浊瘀闭证—治法: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方药:涤痰汤。

中脏腑脱证(阴竭阳亡)—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恢复期:

风痰瘀阻证—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方药:解语丹。

气虚络瘀证—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证—治法:滋养肝肾;方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中医必备:中风的诊断要点、治法、处方和针灸歌诀

1.中风的治法

中经络:疏通经络,醒脑调神。取督脉、手厥阴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中脏腑:

闭证:平肝息风,醒脑开窍。取督脉、手厥阴和十二井穴为主。

脱证:回阳固脱。以任脉经穴为主。

中医必备:中风的诊断要点、治法、处方和针灸歌诀

2.中风的处方

中经络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中脏腑主穴:

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脱证:关元、神阙。

【趣味歌诀】

1.中经络:三阴天,水沟内唯剩尺泽泉。

2.中脏腑闭证:十二井水冲龙宫。

【配穴治疗】

中经络配穴:

肝阳暴亢配太冲、太溪;

风痰阻络配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配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配气海、血海、足三里;

阴虚风动配太溪、风池。

上肢不遂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

下肢不遂配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悬钟、太冲。

病侧肢体屈曲拘挛者,肘部配曲泽、腕部配大陵、膝部配曲泉、踝部配太溪;

足内翻配丘墟透照海;足外翻配太溪、中封;足下垂配解溪。

口角歪斜配地仓、颊车、合谷、太冲;

语言謇涩配廉泉、通里、哑门;

吞咽困难配廉泉、金津、玉液。

中医必备:中风的诊断要点、治法、处方和针灸歌诀

【治疗操作】

水沟向上方斜刺,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内关用泻法;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感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

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丰隆、劳宫用泻法;神阙用隔盐灸,关元用大艾炷灸,至四肢转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