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在五行的中医

文 / 三养功夫体系
2019-04-06 14:00
“殇”在五行的中医

殇心之地 总有出路

纯中医、废中医、中西合璧,凡是涉及到中医发展的问题,都绕不开这三个基本的观点。纯中医派认为我们应该摒弃西医,保持中医的纯粹性;废中医派认为中医无用,应该被废弃;中西合璧派则认为中西医各有优势,应该取长补短,结合发展。关于中医,为什么大家会有如此差异之大的认知呢?原因就在于中医存在着一个致命之殇,这个“殇”就是中医的五行理论。

“殇”在五行的中医

中医发展喜与悲

中医作为我们祖国的四大国粹之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一个文化符号,备受国家重视,也在吸引着世界的目光。2018年国家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观点,2019年却提出了进行中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纯中医派等人士认为这是国家抛弃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战略,中医迷们也倍受鼓舞。其实不然,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传承是手段,创新发展才是目的,而创新,则离不开现代西医学的理论和认知体系。现代新出现的“纯中医”医院,也只是规定中医诊疗收入要占据医院总收入的90%以上而已,还有现代的“纯中药”治疗,应用的各项参考指标,均是西医的内容。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科学价值体系社会中,所谓的“纯中医”、“纯中药”,只是一种积极的口号和嘘头,根本不可能脱离、也不能脱离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大道。

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应用西医的科学认知和技术,来从新认知中医、创新中医。长期以来,中西医结合的侧重点,往往在于使用西医的科研体系,来验证中医药的疗效,而不是从根本上对中医体系进行从新的解读,这是中西医结合最大的败笔。中西医在理论上的无法结合、无法互相解读,根本原因在于中医的“五行理论体系”,而中西医结合的突破口,也在于此。

“殇”在五行的中医

中医五行知多少?

现代医学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知道糖尿病的发病原理,并会造成心脏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时代,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则是靠观察和实践来认知五脏六腑之功能,以及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脏腑与体表结构等之间的关系,并把这种复杂的人体系统,使用五行系统进行了总结归纳,形成了中医的五行理论体系。五行理论体系,相当于现代西医学的疾病并发症体系,古人把观察到的各种疾病发展传变关系,都纳入了中医五行体系,形成了中医所特有的并发症五行大全。

在我们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中医“确定性”五行并发症大全,适当对疾病进行阻断性的治疗或者进行预后的判断,如中医讲“肝木克脾土”,肝病病人时刻注意对消化系统进行保护和治疗,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如胃、脾或者胃、小肠等疾病,我们需要不需要从肝论治(木克土)?还是从肺论治(土生金)?或者从肾论治(土克水)?亦或者从心论治(火生土)?这时中医五行辨证体系的不确定性就出来了,就会出现中医治疗疾病的混乱状态,也就是一病多方。需要指出,中医五行理论体系对疾病认知的灵活性及不确定性,并不是疾病的必然,很多情况下是偶然,所以使用五行理论体系进行辨证论治,就成为了中医之殇,也成为了中西医结合的最大障碍。

“殇”在五行的中医

对错就在一瞬间

中医之疾病宝库,部分在五行,而中医之最大问题也在五行,这就是中医之殇。只有解决了中医之殇,中医才可能有创新,也才会真正的传承下来、并传承下去。

“殇”在五行的中医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将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