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如何判断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是否符合复学的条件?

文 / 精神心理何日辉
2021-03-25 00:26
不少青少年患者患上抑郁症、双相障碍,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后,便会休学在家。但休学一段时间后,总要面临复学,这也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

可是,复学日期临近,但孩子真的做好了复学的心身准备了吗?家长如何从情绪症状、学习能力等方面作出判断?

父母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孩子休息了这么久,情绪比较稳定,自然就该上学了。这种认知可能会带来极大隐患,甚至导致孩子上学后复发。

所以对于是否达到了复学的条件,父母至少要从以下3大方面进行判断和评估:

第一,孩子的情绪症状是否有大幅度的缓解?

以抑郁症为例,如果孩子接受药物治疗,则至少应达到治疗稳定期,甚至是维持期,才能考虑复学。

此时孩子的具体表现为整体情绪比较稳定,认知比较理性。虽然有时会有些情绪波动,但一般有明确的引发原因,而且情绪、行为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

说得直白一些,也就是孩子的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平静、理性的,可他们也有喜怒哀乐,遇到不如意事也会烦躁、抱怨、生气,甚至可能不爱理人、大哭。但一般能够短时间内平复下来,接受父母的安慰和积极引导,更不会出现极端的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孩子的学习障碍是否有大幅度缓解?

比如,孩子刚休学时可能根本听不得父母提“学校”“上学”,甚至连“学习”二字都不能提,否则大发脾气。那如今,孩子是否可以比较平静、理性地跟父母沟通关于上学和学习的话题?

还有,复学临近时,孩子是否能够在家比较平静地自学、看书?又或者是否能上一些比较宽松的、个性化的课外辅导班、网络课程等?

如果能够达到这些条件,那就说明孩子的学习障碍虽然还没完全消除,但已有较大缓解,学习能力也有明显恢复,可以考虑复学。

以上两点可能很多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都会提及,父母也会有所意识,但接下来的第三点则很容易被忽略:

第三,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是否有明显的缓和?孩子是否愿意向父母中的至少一方敞开心扉?父母又是否有能力对其共情、倾听和积极引导?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孩子往往都是有较高自我要求、追求优秀表现的,他们不幸患病而休学,复学时自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甚至可能是第二次尝试复学,更是压力山大。

而此时他们的精神心理障碍往往还没有真正地、完全地康复,当复学后遇到一些困难时,就很容易创伤被激活,再次出现强烈的负性情绪,进入负性的灾难化思维,只想坏的不想好的,一味否定自己。

如果这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良好,孩子愿意向父母倾诉,父母也懂得积极、科学地应对,那孩子就更有可能渡过难关。

可如果父母不懂这么做,甚至亲子关系仍然恶劣,孩子根本不愿意告诉父母,孩子就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灾难化思维,可能再次重度抑郁发作,甚至酿成自杀的悲剧!

所以,父母一定要对这一点有强烈的意识。如果对亲子关系是否亲密心里没底,那可能说明父母还要更加努力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获得孩子打心底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