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如金似银的本草—金银花!
金银花,每年3月下旬至4月开花,一直持续到夏季,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
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还有另外一个常用名字,忍冬。入冬老叶枯落,叶腋再簇生新叶,经冬不凋,因此被称为“忍冬”。忍冬最早被记录在汉末的医学典籍《名医别录》里,金银花的名字相传是由药王孙思邈命名的。
相传,孙思邈一日看病归来,见两姐妹晒药,便讨茶喝。孙思邈喝完后,只觉甘冽甜美,热清神爽,仔细询问后得知,“这种花初开如银,久则如金,就叫金银花吧。”孙悟到其药性,在后来不少方剂中以此花为主药。
和很多中药传说一样,金银花的民间传说中同样凄美,一千五百年前,中州大地一个村庄,有一位姓黄神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名字不用猜,自然分别叫金花和银花。
一次突发瘟疫,无药可治,姐妹俩乞求上天,愿意姐妹同心化作良药来解除这恶疾,药仙被两姐妹的诚心打动,将她们化作一株并蒂开花的植物。
以此入药后果然治好了恶疾。乡亲们感念于此将这种药命名为金银花。
传说很玄幻,但金银花的功效却是实打实的,大自然中有的花以容颜取胜,如牡丹。有的花以个性骄傲著称,如梅花。而金银花闻名则是以药性──最朴素最原始的植物抗生素。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疗治疮疡之王。
《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
对于热性感冒,咽干鼻燥,干咳流泪。金银花配上开黄花的连翘、嫩竹叶、老荆芥、绿薄荷,小火煮开,就是有名的银翘散。
金银花的茎枝又名银花藤或忍冬藤,也能入药。它味甘,性寒,入肺经、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
采摘金银花很有讲究。刚打苞的金银花,苞长2厘米左右,呈绿色,将此时采摘下来的金银花晒干后,用干净棉布缝好给小宝宝作枕头,是再好不过的天然药枕。
对促进婴儿的脑部发育非常有好处,而且金银花柔软、舒适,对婴儿的头形不会有影响,还可以预防宝宝头颈处长痱子。
即将开花的金银花苞,长约3~4厘米,是饮用效果最佳的时候,这时采摘下来,放在竹匾上晒干,装袋后可以长期储存,饮用时取少许用开水冲泡,味道上乘。
金银花还可以用来熬粥——银花菊花粥,原料为金银花5克、白菊花5克、粳米100克。
先将粳米加水煮粥,等粥熟时加入金银花、菊花,稍煮5分钟即可。这粥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痢的作用,适用于暑天感冒、头痛、眼睛红肿、咽喉肿痛等症。
金银花“祛病除疾养颜色”,确实如此。我们还可以用金银花煎的汁来洗澡,不仅祛痱止痒治痘痘,还可以给全身皮肤来个大扫除,草木清香,绿意盎然。这个法子还可以治疗小宝宝的湿疹呢,祛湿毒的同时还不刺激皮肤,比花露水还管用。
日常养生保健
1、金银花茶
金银花20克,煎水代茶或泡茶饮。金银花甘寒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可祛邪,擅治各种热病,可作为治疗咽喉肿痛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优选。
2、金银花薄荷茶
金银花、薄荷各10克,沸水闷泡15分钟即可,有清热解暑之效,小儿外洗可止痒祛蚊除痱。
3、双花鲤鱼煲
鲤鱼500克,洗净切块,用葱、姜、料酒腌制入味;然后与金银花、菊花各15克一起放入砂锅中煲40分钟,最后加盐调味即成。此汤具有疏风清热、明目利水之效,适用于头痛目眩、水肿、心胸烦热者。
金银花偏寒性,脾胃虚寒者、体弱者、肝病患者、女性经期不宜服用,常人亦不可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