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中医古籍里,藏了一张“瘦腰”名方
减肥虽然是现在人的追求,但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经有了一张减肥名方了,而且这张方子很简单,只有四味药,如果你现在去药店买,估计每副药的价格超不过10元钱。
这个名方最初不是给胖子准备的, 因为彼时,中国少有肥胖,但当时有些病人和现在肥胖人的起因是一致的,所以就有了这张“超前”的减肥方,时至今日,真能从根本上减肥的中医,都会遵循着这张方子的治疗主旨。
这张方子叫“肾著汤”,是医圣张仲景写在他的《金匮要略》里的,一共四味药,白术茯苓干姜甘草,治疗的病症也记载得很详细:“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腰身很胖,腰部松垮的肉像挂着五千铜钱一样沉重,腰以下发冷,不喜欢喝水,小便频多。之所以如此,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水留在体内,这些人是因为身体里有了“注水肉”而又胖又重又冷的,症结在脾,所以用了四味健脾的药。
这个方子到了后世,才被医生们纷纷用来治疗肥胖,因为现在的胖子,不是多了肉, 而是多了水,用西医讲是水液代谢不良了,在中医里,影响水代谢的就是脾,因为中医的脾,是身体里的“物流”和“快递”,食物、水的吸收运输都是这个“快递”负责的,如果脾虚,首先是营养的消化吸收不好,要么因为难以吸收而吃什么也不胖,要么因为代谢缓慢而什么都不吃也仍旧胖,后者往往伴随水的运化出问题,加在一起,正和“肾著汤”治疗的主症吻合:身体胖重不想喝水,喝了就尿。中医有经验总结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这个虚就是脾虚,这个胖也是因为脾虚导致的“湿胖”。
“肾著汤”的茯苓和白术是健脾,其中茯苓的用量是白术的一倍,是全方中用量最大的,是要通过茯苓的利湿效果帮身体“排水”,干姜就是生姜晒干而成,它的热性比生姜高很多,因为这种人虽然胖,但火力并不足,他们的胖就是因为脂肪燃烧不足引起的,也因为火力不足才会不想喝水,喝了就尿,干姜能让他们上上火,加快脂肪和燃烧和水液的代谢。
形象一点说,这些药物是通过把湿胖人体内多余的水“排干”,把脂肪耗掉而达到减肥效果的,所以,除了体重减轻,人会感觉紧致了很多,这个逐渐变得紧致的过程,也是脾气健运,身体返老还童的过程,因为人只有老了,才会代谢降低,腰围才会逐渐的逼近胸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能瘦腰的“肾著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遗憾的是,这个方子没有对应的中成药,比较近似的就是“参苓白术丸”,就是要增加脾气的“快递”能力,将身体臃肿的水和脂肪尽快代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