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讲中医:从中西医结合的视角,看黄芪与蒲公英的配伍!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3-26 13:18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导读:黄芪与蒲公英配伍,适用于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常活跃的多种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该如何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解读呢?

黄芪与蒲公英一温一寒、一走一守、一补一攻,临证以此药对为君,遣药组方,擅治内科杂病,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现举隅简介如下。


1、白塞氏病

白塞氏病乃因脾虚气弱,湿邪内生,蕴为热毒,注于血脉,上下内外流窜而发病,故治疗以黄芪配蒲公英为主,黄芪益气健脾、扶正固本,蒲公英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治标。

而黄芪配党参、白术、云苓、苡米健脾益气渗湿,提高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以治其本;蒲公英配龙胆草、黄柏、水牛角、生地、青黛、紫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以治其标,此标本兼治,故奏良效。


2、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多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致使湿热壅于胃腑,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治疗注重益气健脾以扶正,疏肝利湿以和胃。

其中以黄芪配蒲公英为主药。

黄芪益气以补脾虚,佐党参、云苓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力,使健脾而不留湿,且能调整病灶局部免疫状况,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局部炎症消退;

蒲公英归肝胃经,清胃解毒、通降利湿,佐柴胡、香附、郁金以疏利肝经气机而止痛,其中柴胡宜用软柴胡,且用量偏小,取其轻灵快捷、疏利畅达之效

蒲公英佐苡仁、滑石、黄连清利湿热,以和胃通腑,且蒲公英配黄连等,能杀灭幽门螺杆菌而消除致病因素;

黄连、淡吴萸、乌贼骨,辛开苦降、寒热相济、泻肝和胃、降逆止酸,能促进胃溃疡及黏膜炎症愈合。

诸药合用具有很好的疏肝健脾、清热利湿和胃之功,故能取效。


3、慢性前列腺炎

足厥阴肝经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慢性前列腺炎诸如尿道灼热感,下腹部睾丸、会阴部灼热隐痛,排尿前及大便后尿道口有白色黏液分泌物等均为下焦厥阴经湿热之象。

故本人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多因湿热之邪注于下焦,侵入肝经,移碍脾肾,日久气滞瘀血阻络,水道不利而发病,故清利厥阴湿热以治标,健脾益肾以补虚,理气活血以增效。

其中蒲公英配黄芪桂邪扶正为主药。

蒲公英配龙胆草、土茯苓增强清利厥阴湿热,以消除致病菌。

黄芪配党参、云苓、山萸肉、补骨脂以健脾益肾,扶助正气祛邪外出。

香附、乌药、制川军、王不留行、丹参理气通络,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诸药合用协同增效,故效佳。


4、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乃因机体正气虚弱之时,外感湿热毒邪,从表入里,内阻中焦,脾运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而发病,故治疗以清利湿热、疏肝健脾为主,其中以黄芪配蒲公英扶正解毒为主药。

蒲公英配垂盆草、鸡骨草、虎杖清利肝胆湿热,以清除致病性病毒;

黄芪配党参、猪获苓、白扁豆健脾益气以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柴胡、白芍、郁金、制川军疏肝理气活血以利胆;

枸杞子、五味子养肝降酶,诸药合用具有抗病毒、利胆降酶、恢复肝胆细胞功能的作用,故药到病除。


刘医生说

黄芪归肺脾两经,性味甘、微温,走而不守,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

以现代药理研究来看,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并有护肝、抑菌等作用。

蒲公英入肝胃两经,性味甘苦寒,守而不走;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杀细菌、抗病毒谱广,具有良好的消炎作用,且有利胆、利尿等作用。

两药伍用一温一寒、一走一守、一补一攻,既不会因温燥伤阴,又不会因苦寒而损伤阳气,无论寒热虚实诸证,均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适用于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低下,或异常活跃的多种免疫性疾病,及慢性炎症性疾病。如:

溃疡性结肠炎,用黄芪配蒲公英加党参、白术、黄连、黄芩、秦皮等;

银屑病用本药对配青黛、紫草、水牛角、生地、地肤子等;

慢性盆腔炎用此药对加败酱草、红藤、补骨脂、山萸肉等;

慢性胆囊炎以此药对配红藤、郁金、元明粉等。

这些配伍均因黄芪、蒲公英能平衡阴阳,调节机体免疫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并疗效较佳。

两味药一般用量为10~30g。

对于在临床辨证中表现为正盛邪实者黄芪用量偏少、蒲公英用量偏大,而正虚邪少者,黄芪用量偏大、蒲公英用量偏少。

另外黄芪性温燥,故燥热者用其,量应偏小;而蒲公英性寒能使大便溏泄,虚寒者用其,量不宜过大。

总之,两药配伍既照顾到病变局部,又顾全了整体状况,是辨证与辨病、局部与整体、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之佳对,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