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名家经验】正骨绝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是传统中医治疗骨折的主要手段。骨折疾患得之骤然,来势迅猛,轻者痛苦难言,重则可危及生命。患伤之 后,最急切之事莫过于及早复位,然后予以夹缚固定,尔后再施以药物促其痊 愈,故精于此道者,无不重视复位手法之运用。
骨科泰斗尚天裕教授说:“正骨手法其本身是一门艺术高超的学问,其难度绝不亚于手术治疗。”
《医宗金鉴·正骨 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指出:“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 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说明了精湛的正骨手法在中医骨伤科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正骨手法源远流长,各个流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和精妙的手法,我们所传承的正骨手法源头起于峨嵋僧门武术,历经数代相传,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积淀经验和丰富内容,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夹缚固定和正骨手法,武学淡出,专事医道已历三代,但至今仍还有许多地方看得出与武学的密切关系。
上一辈传授我们技艺时还十分强调手法身功,在他们所传的治伤手法中,有些即是技击中的分筋错骨、点穴擒拿之法,法用之于制敌,可伤人于顷刻,而跌仆损伤在古时亦多是与人相搏或不慎跌倒,受到瞬间的旋转扭曲等暴力冲击所致,整复则是逆暴力的过程,恰到好处地运用制敌手法,整复可在眨眼之间。
至今余常用的一气呵成之法,整复前臂尺桡骨下段骨折最是可见一斑。这种骨折在临床上多见于小儿因快速运动时跌仆,骨折发生在尺桡骨远段5cm左右的部位,X 线片上的表现大多为桡骨呈重叠错位,正位片上可见远折端错向后内侧,尺骨骨折呈轻度错位 或未完全分离。该部骨折的错位类型有多种,上述是最多见的,它在前臂骨折中不算是重症,若伤后未经过整复即来求治者,我们常用单手缠腕擒拿手法,转瞬之间即可复位;如果经过别处整复再来复位者,则要稍慢一点,因为先须忖度对 方已用过的手法,将骨折回到初伤时的位置,再行手法复位,有些还要分两步才能整复。例:龙某,男,13岁,康定县人,因玩滑板车时不慎跌倒而致伤,7月8日在康定多次复位未果,遂来我院,用上法整复,8月5日愈出院。
在此道中,各家都有很多精到的正骨手法,像上述眨眼可就的整复手法常使观者不得不叹服中医正骨手法之妙,当然要能娴熟地运用正骨手法则需要大量的 临床实践操作,更重要的是术者须练就一定的基本功,这样才能用得得心应手。
这种基本功是老一辈的正骨者十分强调的,他们将练武练就的功力和一些身法手法用于治疗跌仆损伤、整复骨折脱臼、理筋按摩、点穴时就显出举重若轻,开合自如了,长期不懈的练功可使术者自身筋骨强健、肌肉柔韧、灵敏协调,而且十分善于发力用劲。师父常说,劲有长劲、短劲、寸劲、脆劲之分,力有大小轻重 之不同,用拔伸牵拉时多用长劲、韧劲,牵抖时就要用脆劲,而寸劲则用在摸准 力点时突而发之,其力促而短,恰到好处即止。劲要用巧劲活劲,死力蛮劲最不可取。
但凡练过功者,力起于丹田,气贯三节,劲可达着力处,发于瞬间,其形不张而力透筋骨,不论顺拗旋扭,变化多端,收发有度,开合自然,一言概之,即 是通过练功练就灵巧的手法和刚柔相济的劲力,方可达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 要旨·手法总论》中所言的“以一己之卷舒,高下疾徐,轻重开合,能达病者之 血气凝滞,皮肉肿痛,筋骨挛折,与情志之苦欲也”的境界。
同样,按摩正骨手法在练过功与未练过功的术者身上是迥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所谓功,各武术门派传承有异,诸家所宗功法虽各有不同,但均讲究以心引 意,以意导气,以气而发力。其实就是内在劲力发放的技巧,经过练功训练的 人,发劲之先,力虽处于静止状态,但已有意地将全身之力集中,此谓蓄劲,而 将所蓄的力瞬间释放于一处,即谓之发力。经过长期训练的力重而不滞,必要时一发而可呈现多种方向的力,使牵、折、提、按、旋、扭备于一体,诸力合为一体用于整复骨折脱位时,则逆暴力过程更为得体,复位就相对容易得多。术者因长期练习,发力时所涉的关节部各肌肉相互拮抗阻滞减少,各肌群能协调参加运 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力的效率。 在损伤的康复过程中,择用相应的功法指导患者进行对症功能锻炼,常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传统的正骨医生十分重视功法的练习和运用。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讲“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说明手法的产生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医生经过对患者询问、检查后,对患者的损伤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经过辨证,再通过手对各局部有目的地做进一步的检查,经各种对症的手法深入检查,详细了解病情后再行进一步的辨证,然后才能决定用何种手法治疗。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手法运用在骨伤科的辨证施治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环节,受伤后的检查、确诊后的整复、复位后的调理,无不与手法运用之得宜与 否及施术者手法之高下相关。
名家介绍:
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面的天全县有一位大夫,无论官民贫富、士农工商、男女老少,一提起他,人人尽知,人人皆敬,他就是天全县中医医院前任院长陈怀炯,是甘孜州藏胞心目中救死扶伤的恩人。
从清朝乾隆时起,陈怀炯先生祖上就开始行医,并世代相传。1959年先生初中毕业,在家人的安排下,他先跟从姑父彭老先生学习中医。先生通过认真的实践,精益求精,并不断总结、探索,使自己的中医骨伤医疗技术独树一帜。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陈怀炯》。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陈怀炯》,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陈怀炯先生凭着对医学的热爱、执着和良好的悟性,在前辈的教导下,刻苦钻研中医理论和骨伤科传统医疗技术,认真实践,精益求精,通过不断总结、探 索,使自己的中医骨伤医疗技术独树一帜,在2007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陈怀炯》,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为王静安照片。-0423,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