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说说《黄帝内经》中的免疫学原理!涨知识

文 / 厚和中医
2019-03-16 05:11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和发展,免疫的概念扩大了,它逐渐脱离了微生物学,而成为包括免疫功能失调的非传染性免疫的一个独立学科。

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临床医学以及中西医结合和中医本身的现代化,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免疫学主要是研究机体“识别异己,清除异己”的科学,是研究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之后,对机体产生的一系列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的科学。

从现代免疫学角度看,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大功能,即抵抗外邪的防御功能(防御感染),清除异己的内环境稳定功能(自身稳定),调谐、控制变异的监视功能(免疫监视)。


现代免疫学这三大功能在《内经》里都曾有相关的论述。

1

如《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导致疾病的不正常气候),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素问·评热论篇》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这都说明了人的正气(显然包括人体免疫功能)内存,抗御疾病的免疫功能就强盛,一切外邪就不能侵犯。

如这种防御功能异常,过高时则会引起过敏反应,过低时则会引起免疫缺陷症而导致反复感染。

《内经》所强调内环境的阴阳两个方面相对平衡和稳定,实际上包括了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内稳”使机体维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达到“以平为期”。

中医在治疗一些免疫功能失调的免疫性疾病方面,如哮喘、肾小球肾炎、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疗效,为研究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料。


2

《内经》的胜复学说提示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

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

说明机体某种功能发生“太过”时,机体就产生一种抑制功能;与之相反,在某种功能表现“不及”时,机体同样会产生一种激发功能。

如果机体不能进行发挥太过即被抑、不及即得助的有效控制,机体就会发生病态,这恰与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相吻合。

中医“扶正以祛邪”及“养正积自消”的理论,即是用扶正方法以提高免疫力。

中医学认为免疫监视功能削弱的正气不足,邪气反深入致肿瘤发生,这正如西医学认为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抑制或破坏,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肿瘤的发生和机体对其斗争之间与中医学的正邪之间的斗争相类似。

正气胜(免疫力强、监视功能正常),肿瘤可以受到抑制或被消;邪气胜,正气衰(免疫监视功能削弱)肿瘤则发展迅速。

而临床上存在着肿瘤生长有时迅速,有时缓慢,有时处于相对稳定,甚至在罕见情况下,也能自然消退的现象。

这些年来,已经临床证实中医的扶正固本疗法确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细胞免疫监视作用,从而遏止肿瘤的发展。

因此,关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和中医扶正原理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3

《内经》中的五行学说也有免疫监视的含义。

五行配五脏及五脏之间承制生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脏腑之间息息相关,制约依存。

一个脏腑的异常,立即影响另一个相关的脏腑,犹如一种自身监督作用。这种承制生克,类似免疫监视作用。如受到破坏,则可“害则败乱,生化大病”(《素问·六微旨大论》)。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内经》中存在着有类似于“免疫监视”概念的认识。


4

骨髓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各种活性细胞的产生无不由骨髓而出。

各种免疫物质的形成,又无不与各种活性细胞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密切关系。这些关系与《内经》所述肾的功能是一致的。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骨髓之气也”,肾强则一身功能皆强,肾弱则一身功能皆弱,并根据现代实验所知,肾虚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

这种巧合,并非牵强附会,而是在《内经》之前长期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理论认识。

此外,研究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也很重要。各地报道发现不少中草药对于机体免疫功能有广泛的作用。其中有的属于免疫激发作用,有的属于免疫抑制作用。

可以说,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中医药理论实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中医老刘,个人微信:macskf,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