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药会造成肝损?为什么有些药方治疗肝病无效?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3-15 10:24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中医药治疗肝病的临床用药研究,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成功的经验不少,基本的规律发现了许多,但临床所见,肝病用药的盲目性仍较普遍地存在,主要体现在疗效学与毒性、方法学、配伍及用量等方面。

1

对某些中药的独特的疗效学及毒理学结果不熟悉、不了解,临床仍单以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用药,结果针对性不强,使疗效受到影响。

如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为肝气郁滞证候,辨证用疏肝理气药,如柴胡疏肝散等方药,在理论上是无可厚非的;

但肝硬化的病理基础为肝纤维化,而大部分疏肝行气药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较小,而根据某些药物的药效学结果,适当加用丹参、赤芍、山甲、鳖甲、冬虫夏草、汉防己、百合、内金等有较强抗肝纤维化的药物,自然会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2

另一方面,在用某些中药时只注意其功效,面忽略了其对肝的毒性和其他方面的不良反应。

如用桃仁活血化瘀治疗肝脾肿大,往往容易忽略其所含苯甲醛氰酸的毒性,大量长期应用反而危害肝脏;

川楝子理气止痛,而忽略了川棟子的肝毒作用,用之有害而无益;

再如治疗肝源性糖尿病重用花粉,则只注意了花粉滋阴生津对消渴的治疗效果,却忽视了花粉的损害肝细胞,可造成肝功破坏的毒性作用,临床应用在加重肝病的同时,也严重妨碍了糖尿病的恢复,这都是用药的盲目性所造成的。

3

其次,肝病用药的盲目性,还表现在用药的方法学方面,除传统辨证用药的局限与不足外,在某些肝病常用药物的应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从而大大影响了这些药物的疗效发挥。

如对五味子降酶的疗效已得到普遍公认,不少临床医生一见ALT升高就在方药中加入五味子,作为降酶的常规用药,事实上,这种用法是非常盲目的。

不但从辨证的角度讲,对大部分ALT升高患者表现的湿热证候清除十分不利,即使对于降酶而言,也是难以达到目的的。

因为五味子降酶的有效成分为五味子核仁中所含的五味子丙素,而这种有效成分常需乙醇方能提取,而根本不溶于水,因而水煎是不能发挥其降酶作用的;

再如猪苓的护肝降酶、调节免疫的作用也已得到证实。

但这些作用,以提取物注射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而水煎服往往难以发挥其有效作用;

又如水蛭,水蛭素是其主要成分而发挥主要作用,水煎服往往使水蛭素破坏,因而水煎服浪费较大,收效甚微,临床常以研粉冲服为宜等等。

凡此种种,充分说明用药方法学上的盲目性对药效作用的发挥及疗效影响甚大,切不可等闲视之。

4

再有,肝病用药的盲目性在药物配伍方面也有体现。

不少临床医生忽视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痛则止痛,胀则消胀,只重表面现象,不抓疾病本质,忘记了中医药疗效三要素,即相关奏效、整体取效及中介调节,而决不是单味药药效相加的总和。

肝病在临床上往往病机复杂,证候纷繁,用药配伍一定要严密准确,充分顾及药物之间的协同、反佐、增效、纠偏、减毒等等相互作用,减少配伍的偏差与盲目性,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5

此外,用量轻重不但影响药力大小,有时还会使药效发生变化。

如大黄本身为泻下通腑药,能荡涤脏腑实热,但因其含有鞣质,用量过大时,反而会产生止泻的作用,若不顾及这一特点,则可能事与愿违;

大黄又有利胆退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黄疸,但新近有研究证实大黄能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中小剂量有一定利胆退黄作用,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大黄可使胆红素升高,这似乎可以解释临床何以长时间应用大黄等药,反而使胆红素升高。

用药盲目性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轻则无效,重则使病情加重。

而造成用药盲目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临床医生对某些肝病的研究方向、主攻目标不甚了了,对用药的原则、思路与方法不熟悉、不了解,过分强调经验用药,跟不上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等,都是用药盲目性的根源。

纠正肝病用药的盲目性,也应首先从以上若干方面入手,临床医生首先应明确某些肝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清楚要解决和针对的问题,明了辨治方法与组方原则,熟悉中药性味归经及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结果等等,方有可能拟定最佳方案,使用药准确,效果优良。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