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最好的方子在这里,寒湿最好的方子也在这里!无湿一身轻!

文 / 刘医生的小金方
2019-03-12 17:32

刘医生的小金方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湿邪非常狡猾,它很少单独作战,湿邪要么与寒邪狼狈为奸,成为寒湿,要么与热邪勾结在一起成为湿热。

这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想祛湿却不知道自己是寒湿还是湿热,寒湿的人用了湿热的方子等于雪上加霜啊,湿热的人用了寒湿的方子等于火上浇油啊。

不怕,有老刘在呢,今天啊老刘不但告诉你如何区别寒湿与湿热,还把寒湿最好的方子与湿热最好的方子和盘托出,拿走不谢。

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湿热与寒湿呢?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 最直观也最靠谱的区分就是学会看自己的舌头。

注意看舌头的时候不要一大早起来就看,不要吃完饭就看,不要喝完酒或者饮料就看,不要晚上在日光灯下看。湿热的舌头是怎么样的呢?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寒湿的舌头是什么样的呢?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2其次可以从小便来区分。

湿热体质的人小便会发黄,味道很重,有时候会尿赤尿痛,寒湿体质的人尿液清长,没有什么味道,如水一样,尿特别多,尿频,尤其是夜尿多。注意,寒湿尿频不是那种每次尿量少次数多那种尿频,是每次尿量多,次数也多。

3 还可以从大便来区分。

寒湿与湿热都会导致腹泻。湿热导致的腹泻又急又猛,所谓暴迫下注,里急后重,上完厕所肛门有灼热的感觉。湿热体质的人排气也是臭烘烘的,有一股热气。

寒湿体质的人呢,肚子总觉得不舒服,一吃寒凉的食物就拉肚子,一吃油腻食品也想上厕所,尤其在夏天表现得更加明显,一天要上好几次厕所。如果腹泻,大便水样,但肛门并没有灼热感。

湿热与寒湿都会导致便秘,湿热导致的便秘就是大便不爽,特别黏腻,臭。寒湿导致的便秘是腹中冷痛,大便就像一块冰冷的石头一样,就是下不来,把人急死了,此时用上温阳通便的药比如肉苁蓉大便就下来了。

4 还可以从体味来区分。

湿热体质的人体味很重,什么狐臭啊,腋臭啊,脚臭的等等,对了,还有口臭,一天洗好几个澡也挡不住他的重口味。西方人是典型的湿热体质,身上的味道真不敢恭维。寒湿体质的人不怎么出汗,身上基本上没有啥味道。

如果是妹子,还可以仔细观察你的白带,白带多色黄味重就是湿热下注,反之白带量少清淅如水就是寒湿。

5 最后小伙伴们还可以从自我的感觉来区分。

这个寒湿与湿热区别就在一个字上,寒与热。寒湿,寒湿,重点在寒,湿为阴邪,寒也是阴邪,寒湿则阴上加阴。所以,寒湿的人一定会阳虚,阴盛阳衰,会怕冷,怕吹风,怕吃凉东西。寒湿内阻,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导致淤血经络不通,不通就痛,所以寒湿体质的人会觉得全是哪都疼。

湿热呢,重点在湿,因为湿所以运化不了,因为热所以吃一点滋补厚腻的东西就会上火,口臭啊,口疮啊,长痘痘啊等。

湿邪是这样子的,如果你身上没有寒,通常湿气久了就会化热,成为湿热。如果你身上有寒,湿气立马与寒结合,成为寒湿。

通常来说,女人寒湿居多,男人湿热居多,尤其是无肉不欢无酒不欢的男人湿热是肯定的,除非这样的人天天运动。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得各种皮肤病,湿疹、荨麻疹、座疮等等,是那种红肿热痛或者痒的皮肤病,寒湿也有皮肤病的。

如果你不明白你是湿热还是寒湿,可以想象一下南方的天气,湿热就像南方的夏天,身体总感觉黏黏糊糊的,出了汗还是觉得热,但又不会发烧。寒湿就像南方的冬天,那种湿冷湿冷的感觉像是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

当然,人的体质是复杂的,有的人总体是湿热,但也有局部寒湿,有的人总体寒湿,但也有局部湿热。很多人上热下寒,这个本质上还是属于寒,所以调理的时候不要害怕上火,以为上火就是身体有热,这是邪气被赶出来的结果。

好了,现在就要开方子了,先说湿热吧,湿热最好的方子是啥呢?

是三仁汤!

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苡仁18克、法半夏15

别小看这个方子哦,这个方子大有来头,它可是调理湿热的鼻祖方子呢,这个方子的创始人名头也是响当当的,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发明的。吴鞠通可以算是温病学第一人了,这个方子专门用来调理夏天受湿热影响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的。

吴鞠通早年因为父亲生病被庸医治死,所以发奋学医,人家扎扎实实学了17年都不敢给别人治病呢,因为他特别谨慎,如履薄冰,人命关天啊,他一般不出手,一出手必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大手笔。所以吴鞠通的方子可信指数文小叔给满分。

这个三仁汤啊最妙之处在于它可以调理上中下三焦的湿气,把三焦的气机弄通畅了,让你的身体无湿一身轻。

三仁汤,三仁汤,自然方子中的三仁是重中之重,哪三仁呢?杏仁,白蔻仁,薏仁。

杏仁走上焦,上焦是心肺,吴鞠通说治上焦如羽,什么意思呢?治疗上焦心肺的疾病必须要用轻薄之药,这些药像羽毛一样,羽毛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容易上浮,所以轻薄之药容易走到上焦。比如薄荷、菊花、苏叶等等都是轻薄之品,可以把上焦的热宣散出去。

杏仁就是轻薄之品,再加上更轻灵的竹叶,上焦的湿热就可以宣泄掉。

那中焦的湿热怎么去掉呢?白蔻仁挑起了这个重担。有一点小伙伴们要切记,虽然我们的身体上中下焦都有湿气,但最主要的湿气在中焦,因为中焦脾胃是一切湿邪的来源。所以调理中焦脾胃湿热的任务相当艰巨,所以白蔻仁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请来帮手厚朴与半夏。

经常做饭的人都知道,白蔻仁是一味香料,它有一股独特的芳香,芳香可以化浊可以醒脾可以行气,在白蔻仁的激发下,脾胃功能被启动了,脾胃一旦运化起来,该升清的升清,该降浊的降浊,湿气自然被祛除。

厚朴苦温,温则通,苦则降,也是行气燥湿的,厚朴行气的特点是下行的力量很足,能够赋予大肠一股活力,可以把中焦的湿气通过大便排出去。这味药用上后大便会变得通常清爽,所以张仲景经常用厚朴来通便。

半夏燥湿化痰,湿气久了必然会形成痰,形成痰湿气就更难祛除了,所以用上半夏,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中焦的湿热解决了,下焦呢?不急,薏仁早就默默地候在那里了。薏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网红级别的祛湿汤红豆薏米汤中的薏米。薏米比较寒,所以能够清掉下焦的热,薏米利水的作用很强,所以能够去掉下焦的湿。可见薏米主要是针对湿热的,如果你用红豆薏米汤来调理你的寒湿那就适得其反喽。

湿热通常会往下走,所以中医专门有一个术语叫做湿热下注,所以除了薏米还有两位寒凉的药来清热利湿,它们是滑石与通草。通草,通也,可以打通三焦水道,让水湿的流动毫无阻碍,然后滑石再给三焦水道上一层润滑油,这样一来,身体的痰湿啊结石啊各种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更容易排掉了。所以,滑石通常被用来治疗肾结石。

这就是专门针对湿热的三仁汤,说完了湿热,再来说寒湿,寒湿最好的方子是什么呢?当然是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加减啦,没有之一,后世所有祛湿的方子几乎都是在这个方子基础上加减而来:

茯苓12 桂枝9 白术9 干姜9 甘草9

既然是针对寒湿的,所以这个方子里面的药几乎清一色的温药:桂枝是温热的,白术也是温热的,干姜更是性热,这个是文小叔加上的,因为寒湿的人重点要驱寒,需要干姜这味药来温暖。只有茯苓与甘草是性平的,不寒不热。

茯苓,茯苓祛湿是比较缓慢的,不像薏米那么猛烈,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下焦以二便的方式排出去。

茯苓单独用效果差强人意,与白术绝配,一上一下,堪称经典祛湿搭档。白术的味道很香,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白术祛湿的独门武器是加强脾的气化功能,白术气化的是中焦脾胃可以利用的水湿,把它变成身体需要的津液。

桂枝,是这个方子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了桂枝,这个方子就平淡无奇。如果说茯苓是所有药方中用的最多的一味药,那么桂枝就是所有经方里用的最多的一味药,张仲景如此钟情于桂枝,以至于无论寒症热症虚证实证,还是表征里症还是半表半里症,都有桂枝的身影。

桂枝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先问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脾胃为啥子有湿气?

因为脾胃睡着了,不干活了,为啥不干活了,因为脾胃太冷了太寒了冻着了。中医有一个术语叫“纳呆”,说的就是脾胃像木头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所以,我们要把脾胃叫醒。怎么叫醒?绝对不能用寒凉去叫醒,要用温度热度去叫醒。让太阳照进我们的脾胃,让脾胃不在阴霾。这个桂枝就好比太阳,它能够气化中焦脾胃的水湿,让水湿变成人体可以利用的水蒸气,让这些水蒸气滋润我们身上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

干姜,不用说了,温中散寒。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这个方子比较温,特别适合寒湿体质的人。特别提醒: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每天收到刘医生的中医科普文章。

我是中医老刘,个人微信:docfatt,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