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味药可治35种病,《伤寒论》中最被埋没的良方就是它!
大家好,我是中医老刘。
杨桢老师曾在他的博客里讲过一个有关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传奇。
那是2014年8月30日,北京的天闷热闷热的,杨桢老师门诊来了一位50岁的大叔。
他不是来看病的,只是来开3付中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
杨老师很奇怪,问:“你为什么要开这个方子?”
于是,大叔就讲了一段长长的故事,整理如下是:
“我在80年代的时候,有次感冒很厉害。每天午后发热,一发热医生就给输液。
这样持续了数天。有次输液完去餐馆吃饭,吃完饭后回单位,还没进门呢,倒在了门外面。
紧急送到医院,一量体温40度,其他没啥。但发热难退,最后反复用冰袋和退烧药片,高烧才退。
然后开始全身疼痛,痛得啥也干不了,天天躺在床上,班也上不了,钱也花不少。
万般无奈,后来自己在图书馆查《伤寒论》,觉得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症,就去某医院找大夫开这个方子,却被轰出去了。
于是我自己想办法抓了3付,喝后竟然痊愈了。从此我每年都要喝3付。”
(中药附子开花,竟然如此璀璨)
附子,以其子根的加工品入药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2—
深度认识麻黄细辛附子汤
杨桢老师说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搞定很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它出自医圣张仲景先生的《伤寒论》。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条文301)
【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ー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能】温阳散寒
【主治】少阴病。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表证。发热,恶寒甚剧,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证治机理】本证是因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所致。外受风寒,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
加之素体阳虚,故恶寒甚剧,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不浮反沉微,更知阳气虚弱。
此阳虛外感,表里俱寒之证。若纯以辛温发散,则因阳虚而无力作汗,或虽得汗必致阳随液脱,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
【方解】方以麻黄为君,取其辛温,发汗散寒解表。以制附子为臣,取其大辛大热,温补阳气,助麻黄鼓邪外出。
然麻黄发汗之力较峻,阳虚之人用之恐易损耗阳气。
与附子同用则无伤阳之弊,二药相伍,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配伍。
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以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以协附子温里散寒,为佐助之用。
三药并用,使外感风寒之邪得以表散,在里之阳气得以振奋,则阳虚外感可愈。
为治表里俱寒、太少两两感之剂。(《方剂学》)
(奇特的麻黄花)
麻黄,以干燥草质茎入药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退肿
【配伍意义】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附子——固元阳。
【配伍特点】本方以散寒解表与温里助阳合法,辛温并用,散不伤正,助阳解表。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阳虚外感风寒表证之代表方,亦是助阳解表之基础方。
以恶寒重,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
—3—
少阴病
杨桢老师曾在讲座中,详细讲过少阴病,现把一些课件整理分享给大家: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302条)
【方药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305条)
【方药组成】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结合少阴病的条文可看出:
少阴病的最大特征是——神志淡漠,和(或)心率快(缓)。
杨桢老师说,对少阴病的理解,要透彻理解少阴病的总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条)。
【临床表现】
1、从阴寒化(阴阴寒内盛):无热恶寒,身踡卧,呕吐,下利清谷,四肢厥逆,精神萎靡,小便清白,脉沉微。
2、虚阳外越(真寒假热):面赤,躁扰不宁,不恶寒。
3、从阳热化(阴虚,水不制制火):心烦不眠,口燥咽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柯韵伯先生的注解】
太阳主表,病发于阳,故当发热;少阴主里,病发于阴,只当内热。
今始得寒邪,即便发热,似乎太阳,而属之阴者何?
《内经》曰:“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腎气独沉。”故反热而脉则沉也。
肾为坎象,二阴不藏,则一阳无蔽,阴邪始得而内侵,孤阳因得以外散耳。
病在表脉浮者,可发汗可知(太阳病治法);病在表脉沉者,亦不可不汗矣。
然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亡阳则阴独矣。
故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固元阳,则热去寒起,亡可立待也。
(因有内寒,若发汗则阳随汗脱,故用附子温阳)
—4—
现代思考与应用
第一、本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甲减等。
第二:如何辨阴阳?
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是一种阴阳平衡。
因为植物性神经是贯通全身的,因此植物性神经的症状也是遍及全身的。
除去像前述的那些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头痛、头晕、低烧、畏寒、高血压、低血压、呕吐、便秘、腹泻、失眠、耳鸣、腰痛、肥胖、消瘦、肩周炎、目眩、手脚发痛、肌肉跳动、胸部有压迫感等症状。
杨桢教授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发现,一个仅有3味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治疗10大类35种疾病。
—5—
少阴病-高心病心衰一例
下面是杨桢老师门诊的救治的一个患者案例:
丁某,女,63岁,4月19日就诊。因上腹后背严重的疼痛要求其女、婿带来就诊。
患者病史叙述不清,所答非所问。说自己阴部气味熏人,白带多;头迷糊,睡不醒;
烧心,上腹痛,后上背至尾骨痛难忍;不想走路,怕冷,累,手脚抖动;
咳嗽,喘气;食欲好,大便稀溏,尿少。
望诊见患者神志清楚,臃肿肥胖,双下肢高度肿胀。检查血压220/110mmHg。
因而询问高血压多少年了,回答10余年,而且几乎没有吃药,这二年总是迷迷糊糊。
舌脉:舌苔少,白腻;脉沉,细数无力。
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腹软。下肢按之深深凹陷,一直到足三里处。
遂告知患者家属这是急诊,可以转诊。言谈中其女责怪不吃药,图省钱。又问我可不可以就在中医门诊治疗。
知其贫困,不忍将其转去急诊。遂告诉她们,可以在中医门诊治疗。
细辛,以干燥全草入药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发散风寒,止痛,通鼻窍,温肺止咳
中医诊断:水肿(少阴病)
西医诊断:
1.原发性高血压病(三期极高危)
2.高血压性心脏病
3.高血压性脑病
处 方:
炮附子10g 茯苓15g 干姜15g
生姜10g 怀牛膝30g 细辛3g
五味子5g 炙麻黄6g 猪苓15g
川牛膝15g 炒白术15g 车前子15g
川木通10g 滑石15g 泽泻15g
益母草15g 炙甘草10g
七付,水煎服。
4月26日复诊:患者思路清晰,反应灵敏,交流顺畅。下肢水肿完全消失。其女可将患者手腕上的皮肤高高提起。
咳嗽消失,头晕消失,无明显心慌。以上所述各证,除后背尾骨疼痛外,没有明显其他不适。
一周后,三天血压在140/70mmHg左右。患者体重下降8斤。
其子陪同前来,全家欢天喜地。一周药费仅仅二百多。继续治疗。
我是中医老刘,个人微信:docfatt,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