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通!明此理的人太少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9-02-12 07:15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聊,人为什么会生大病。

人这一辈子,小病不断没关系,就怕生大病。癌症、心梗、脑出血……这类大病往往会给人生沉重一击,令人再难翻身了。

人为什么会生大病?这篇文说,咱们从中医生理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一下。

一句话:凡生大病者,三焦皆不通。人之所以得上难治的病,说到底,就是因为三焦不畅引起。而一辈子不得大病人的,三焦一定是通畅的。

那么,什么是“三焦”呢?

看官,实事求是地说,关于“三焦”这个概念,很多研习中医一辈子的人,都说不清楚。有的教课书里面,对它的解读,也不尽准确。医家张介宾曾对它有过解读,而且影响深远。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世发现,张介宾的解读也不对。概念上的不统一,给三焦带来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给后人对它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什么是三焦?它有两层意思比较容易领会。第一层,就是作为六腑之一的三焦。目前,中医生理学界普遍认为,三焦是胃肠水液深入膀胱的通道。这个观点,最初发扬光大于唐荣川、张锡纯。后世医家则认为,这个通道组织里面,似乎应包括输尿管。

这个是次要的。我们要说的,乃是“部位三焦”的概念。

什么是部位三焦呢?古人把人体脏腑分为上中下三焦。因此,所谓三焦,就成了所有胸腔、腹腔内脏腑组织之间的空隙之处。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胸腹腔照亮,再把脏腑所在变暗,那么剩余的光亮之处,便是脏腑间的缝隙,这就是三焦。

那么,这些空隙,又是来做什么的呢?

看官须知,这里面的重要作用,就是运行人体的气。宗气之所以下降资助元气,元气之所以上升哺育五脏,包括各个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还有脏腑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呼应,无不是通过三焦来完成的。人体中能量的转化、物质的代谢,无不是以三焦为通道。人体诸气就是通过三焦来升降变化,推动脏腑功能的运转。肝肾之气升,心肺之气降,脾胃之气转,无不以三焦为舞台。

所以说,三焦,就是人生命运转的通道。恰如《中藏经》所言:“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三焦之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和,逆责皆逆”。

另外,我们的三焦,还是水液代谢、运行的重要场所,也是一身之精周流不息的场所。精津的运行,以三焦为通道。三焦阻遏,则津液失于输布,精微失于撒播,我们就会有痰浊、水饮等病邪的出现,脏腑所需营养,就供应不上去。

可见,这个三焦,十分非常重要的。它和我们身上的疾病,关系密切。

看官须知,大病,之所以被称为大病,原因在于其意味着脏腑机能的严重逆乱和失常,意味着人体营养物质、气血精津的运行输布、严重失常。而这些事情,如前文所说,大部分又是以三焦为通道来实现的。所以,归根结底,三焦不通,是导致人体产生大病的根由。

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说癌症。癌症的生成,根由是正气不足,邪毒聚生。邪毒为何得聚?正气因何不足?三焦代谢不畅、气行不周是重要原因。

再比如说心梗。脾、肺、肾等脏器,对心气的运行,都有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三焦来实施。三焦不畅,心气心血的运行不得支持,故而发病。比如说脾虚湿聚,三焦为痰浊所伤,则痰浊上泛于心,形成冠心病。

那么,我们的三焦,又是如何不通的呢?我们怎么才能保证三焦通畅起来呢?下面几件事情,我们要做到位。

第一个,多运动。运动,通过强化肺的宣降之能,强化一身诸气的运行质量。这是可以有效改善三焦功能的。

第二个,少生气。三焦通畅,以肝的的疏泄之能为基础。肝气逆乱,肝郁气滞,我们的三焦就会不畅。

第三个,睡好觉。睡觉,是调整、优化、整和体内诸气运行的关键时机。通过睡眠,五脏之气的交互变得更加有序,有利于三焦的通畅。

第四个,别吃多。吃得多,脾胃运化不及,变生痰湿,阻遏三焦,会影响其通畅之性。

第五个,别贪凉。寒为阴邪。寒气最容易令气血为之郁滞,气机为之不通。所以,受寒邪的人,三焦不畅。

第六个,早治病。三焦之气,作为脏腑间信息的交互渠道,和每一个脏腑都有密切关系,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人体脏腑的小毛病,如果出现了,就要早点治,否则容易传变成其他疾病,影响到整个三焦气机的通畅。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就为您说到这里了。我们说得粗浅,只是万千精义中,相对容易感受和了解的部分。您阅后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