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后,胃病高发期,食三粥,饮二茶,揉一穴,胃会越来越好!

文 / 营养师雪姐
2018-08-24 16:09

明日就出伏了,是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阶段。


此时,一些疾病开始入侵,尤其要注意防胃病复发。



出伏后,胃病高发期,需警惕

出伏后,正是夏秋交替之际,昼夜温差大、气温冷暖多变,脾胃功能较弱,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胃病者,受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都较弱,此时,胃病极易复发!



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胃病的复发。

因此,出伏后,要着重肠胃保养,注重保护胃部健康。



饭后6大表现,提示你小心胃肠病


1、吃完饭,两小时后,经常会感觉到胃痛,而且经常会伴随着反酸的现象。


2、进餐后,经常会感觉到反酸、嗳气、烧心等。


3、进餐后,1-2小时内,上腹部会出现局限性的隐痛、烧灼样痛或钝痛的症状,在持续了一两个小时之后,这些症状就会慢慢地减轻。



4、进餐后,饱腹感严重,嗳气却不泛酸,胃口不怎么好。


5、食用了生冷食物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伴随着畏寒、发热。


6、每当吃完饭就腹泻,饮食稍微有些不当就极易发作。


出伏后,养胃护胃,食三粥


粥与肠胃相得,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出伏后,可以用养胃食材,做点养胃粥,对于预防改善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小米南瓜粥


材料:小米100g,南瓜300g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块,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

2、准备适量的水,大概500ml左右,倒入电饭锅中,下小米煮30分钟。

3、30分钟后,加入南瓜同煮,继续煮15分钟左右即可。


小米,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南瓜性温,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杀菌、止痛之功效。可保护胃壁,使胃部免受刺激,可很好的滋养肠胃。



山药粥


材料:山药、粳米


做法:山药切片,粳米淘净,两者一同煮粥,以熟烂为宜,食时加少量糖。


山药,味甘性平,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红薯粥


食材:粳米、红薯各适量

做法

1、将红薯洗净,连皮切成小块。

2、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

3、两者一同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至粥稠,即可。


红薯,《纲目拾遗》记载:“补中,暖胃,肥五脏。”能正气养胃、化食去积,兼清肠减肥。

含有大量不易被消化酵素破坏的纤维素和果胶,能刺激消化液分泌以及肠胃蠕动,起到排毒通便的作用。



出伏后,暖胃止痛,饮二茶

茶疗,在调理胃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理气、活血、和胃、止痛,达到治根的目的。


茶疗,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出伏后,喝点茶饮,不仅可以暖胃止痛,还可以补充水分,对抗秋燥,一举两得!



蒲公英黑苦荞茶,养胃、消积、止胃脘痛


材料:蒲公英叶子、蒲公英根茎、黑苦荞


做法:

1、蒲公英叶子,洗净,烘干,磨碎,备用;

2、蒲公英根茎,洗净,切段,烘干,磨碎,备用;

3、黑苦荞,洗净,烘干,磨碎,备用;

4、取蒲公英根、黑苦荞,蒲公英叶,按照2:2: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

5、每次取2-5g,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药食两用,全株可入药,入胃经,有很好的养胃效果,可以清胃热、消胃炎,治胃痛,对幽门螺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蒲公英,对胃溃疡,及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蒲公英对于各型胃脘痛者,能够清热润胃,消炎止痛,清热而不伤胃,养阴而不恋邪,且无壅滞之弊。



黑苦荞,《本草纲木》记载,“降气宽肠磨积滞, 消热肿风痛,除白浊血滞, 脾积泄泻”。


黑苦荞,能消积, 有益气力、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在一起,对于养胃、消积、胃脘痛,有很好的效果。



大麦茶,促消化


材料:大麦


做法:


1、把大麦淘洗干净,晒干;

2、准备铁锅,开小火,将晒干的大麦,烘炒出香味,即可!

3、每次取3-5g,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大麦茶属于粗粮,常喝可改善肠胃功能。

《本草纲目》记载:“大麦,味甘、性平、有去食疗胀、消积进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热、益气调中、宽胸大气、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之功。”


出伏后,保护胃部健康,揉一穴,胃会越来越好!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上、中、下脘三个穴。


“脘”,指胃,古人说“胃为太仓,三皇五帝之厨府也”。


中医根据脾胃的作用,也将其命为仓廪之官,也就是人体的后厨房。


上、中、下脘,表示这几个穴分别处于胃的上、中、下部。



中脘穴,是任脉上的要穴,中医认为其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


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


经常按揉,能使胃部感到舒适,对于缓解胃痛,效果更佳。


位置:位于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按摩中脘穴,可以选择点揉法,或者摩揉法。

点揉:用手指,用力下压,6秒钟后将手离开,重复10次


摩揉: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