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伤,百病生!中医推荐3款脾胃不适食疗方,请收藏好

文 / 君待为红颜
2018-08-18 22:03

脾胃一词,老百姓耳熟能详,但脾胃的作用了解的人却不多。

身体中,脾就像个物流公司,主要负责运化,中医讲“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具体来说是负责把消化吸收来的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并参与水液代谢。


胃就像个大粮仓,被称为“太仓”,可容纳各种食物,它负责初步加工,磨碎食物、腐熟水谷。

“中医的‘脾胃学说’基于升降理论,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胃主纳;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后天之本——脾

说到脾脏,大家都会问,在身体的什么地方?中医所说的五脏,和现代医学说的同一个名称的器官,不完全是一回事。从现代医学来说,脾与胃都在腹腔,脾在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胃的左边。

当遇到没胃口、消化不良等症状,人们常会说脾胃不好。所以大多数人觉得脾就是负责消化吸收的,其实不完全对。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免疫有些关系,是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心。

水谷之海——胃

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所以,胃像一个仓库,被称为“水谷之海”。食物经胃进行初步消化,这一过程称为“腐熟”。

胃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胃以降为和,如胃失和降,必然影响胃口,严重时会出现厌食等症状;同时由于浊气在上而出现口臭、脘腹胀闷等症状。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呃逆、嗳气等症状。

脾胃不好的身体表征:

口唇——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润滑有光;而脾胃不好的人嘴唇会发白、无血色,干燥、爆皮、皲裂。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眼睛——脾胃不好造成气血不足,进而影响肝,肝开窍于目,眼睛容易疲劳。另外,脾和体液吸收关系很大,如果出现眼睛红肿、脸肿等现象,很可能是脾问题。

面色——面色苍白,过于消瘦,有的很胖,但体格一点都不结实,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未老先衰。


推荐3种脾胃不适食疗方

脾湿——麦芽茯苓软饼

积食不化除了生热,还会生湿。脾湿主要症状是口干无味、口黏、舌苔厚腻,身体乏力,便溏、粘马桶。张雪亮推荐了麦芽茯苓软饼。其中,茯苓有健脾渗湿的作用。

材料:麦芽粉30克、茯苓粉30克、面粉250克、牛奶250克、鸡蛋2个。

做法:

将麦芽粉、茯苓粉、面粉放入容器内,加入少许食盐和牛奶后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鸡蛋,再次搅拌,拌匀后加入适量清水待用。将拌好待用的面糊放入饼铛上烙制即可。



胃热——麦芽连翘饮


胃热,即胃受了邪热,或过量食用煎炒燥热的食物,出现口苦、口臭、口腔糜烂、牙龈肿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燥等症状。针对以上胃热症状,推荐了一款可清热除烦的麦芽连翘饮。

材料:连翘、麦芽(连翘:麦芽=1:2)、甘草1或2片、水700毫升

做法:

在容器内倒入水,先放连翘,1~2分钟后,放入麦芽,再加入甘草,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 15~20分钟即可。

胀气——香麦汤

积食不化,容易胀气、打嗝,此时要疏肝理气,健胃健脾。张雪亮推荐了香麦汤。

材料:麦芽9克、陈皮3克、丁香3粒

做法:

将麦芽、陈皮、丁香,放入水中煎煮后置凉饮用。陈皮疏肝理气,丁香温中降逆。此方多用于脾气不好、胸胁不适、肝气犯胃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