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气陷、气逆、气郁、气脱的治疗

文 / 每天一节健康课
2018-07-04 16:27

气虚《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百病生于气,”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气的运行有关。因此,要养生,必须注意补气。补气法适用于气虚之人,不是气虚,不能用这种方法。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稍动即喘,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少言懒语,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虚弱无力。

由于气虚又有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之差别,故在具体使用补气药时, 还当分别对待。

一、怎样补肺气:肺气虚的主要表现是语言低微,呼吸微弱,易感冒, 甚至咳声无力。

常用的补肺药物有以下几种:

黄芪:为重要的补气药.不但能补肺气,全身之气皆能补益,年老气虚之人,常服本品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防病健身,延年益寿;黄精:本品能补肺润肺,尤其适用于肺虚燥咳之证;灵芝草:此药既补肺气,又补肾气,适用于肺肾两虚所致的咳嗽、气喘、虚劳等。如灵芝姜糖可治疗咳嗽、气喘;灵芝与人参配伍,可治疗由各种慢性疾患所致的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短气懒言、两足瘦弱等症, 久服可防治冠心病、慢性气管炎、高脂血症、支气管哮端等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黄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