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湿气都是吃出来的,5大症状一出现,立刻祛湿、排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湿气都是吃出来的:
一、水果别乱吃
现在天气热,西瓜是最好的解暑水果,每天几片冰习惯,别提生活有多惬意,但是西瓜、香瓜、黄瓜都是驻湿的瓜果,容易造成体内湿气淤积,加重湿热症状。另外,啤酒也是“驻湿”之品,应少喝,喝多了对排湿气没有好处。
菠萝蜜是生活中很多人都爱吃的一种水果,它的味道独特鲜美,菠萝蜜的功效是很大的能够起到醒酒、通乳、补中益气、止渴解烦的效果。然而菠萝蜜也是湿热食物,常吃的话会加重体内湿气。所以体内湿气重的朋友,吃越多湿气越重!
二、油腻的食物
过于油腻的食物,肥甘厚味会导致体内湿气加重,而且也不利于消化,体内的湿毒无法较好的排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像烧烤、油炸食品都要尽量少吃。
三、甜腻食品
甜食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体内的湿气,而且也不易消化,像汤圆、月饼、奶油蛋糕、巧克力、糯米糕等
四、冰凉食物
如凉菜、冰啤、雪糕 ,过食冰凉食物,易损伤阳气,导致脾胃虚寒。
尤其是喝冰啤酒,更要当心。酒本身就“性热而质湿”,白酒湿气更重。冬天适量喝可帮助祛寒,春夏也可消暑解渴,但大量喝则伤脾胃阳气,而助湿邪。
5大症状一出现,立刻祛湿、排毒!
症状一:观察体重,体内湿气较重的人群,自身的体重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断增加,甚至会出现虚胖!体内湿气在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自身下肢出现水肿的现象。
症状二:观察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腻,并伴随有舌体胖大、舌头边缘有明显齿痕等,则说明体内有湿气。
症状三:观察大小便,湿气重的人,会有小便混浊、大便溏泄等症状。如果大便成形,湿气重会使大便黏腻,很难冲干净厕所。体内有湿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影响排泄。
症状四:观察皮肤,湿气重的人,爱出油、面部油亮,前胸后背爱起痘,并且皮肤会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体爬动一般难受,用手去抓痒,有红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样。
症状五:观察关节,当湿邪伤及到关节时,很明显的就是侵蚀关节,使关节部分气血运行失调,运行不畅,出现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或是像穿了一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弹。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之一,说明你体内有湿气,符合条件越多,说明湿气越重。
教你简单2招,排净体内湿毒,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招:喝两杯祛湿茶,祛湿排毒又健脾
1、蒲荷陈皮茶,健脾祛湿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栀子0.3g
辅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药0.2g、甘草0.2g、绿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荷叶0.1g、陈皮0.1g、干姜0.1g、芡实0.1g、冬瓜皮0.1g、木瓜0.1g、淡竹叶0.1g、马齿苋0.1g、桔梗0.1g、人参0.05g、金银花0.05g、菊花0.05g、紫苏叶0.05g
以上24种食材,具有健脾、利湿、排毒的功效,其中蒲公英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栀子可清热祛湿、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砂仁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的良药。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渗湿。赤小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
山药健脾胃、止泻痢。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干姜用于脾胃虚寒、泄泻清稀无臭味、肠鸣腹痛者。
绿豆有健脾、除湿利尿。芡实健脾祛湿、固肾止泻。冬瓜皮健脾养颜、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
木瓜能化湿,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祛除湿气、利水消肿。陈皮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
2、玫瑰玉麦须茶,利水、祛湿、泄热、消肿
配料:玉米须1g,蒲公英根0.5g、玉竹根0.5g、玫瑰花0.3g
玉麦须也称玉米须,利水、消肿、泄热,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代谢,减少头发皮肤出油,消除小腹赘肉等有效。
玉竹根,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具有保护心脏、血管,清理体内垃圾,延缓衰老等作用。玫瑰花性温,可中和配方的寒性,使得此方不温不燥,适合更多的人饮用。
第二招:按摩穴位祛湿
1、 丰隆穴
【位置】: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功效】: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2、 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功效】: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3、 中脘穴
【位置】: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弘扬汇集之处。
【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4、 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功效】: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