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湿疹就怕这一手!中医大夫都懂,咱老百姓也该懂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6-20 18:05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临证精要》、《实用中医外科学》、《实用中医辨病论治大全》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给您说上一病,这就是湿疹。

本订阅号之所以论及此病,实在是因为有太多的看官,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留言,希望得到一些货真价实的信息。同时,眼下正值炎炎夏日,这皮肤疾病也的确到了猖獗之时。

话说这个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了。常见到什么程度?有研究机构统计,门诊里头有百分之三十的皮肤病患者,都是湿疹。祖国传统医学对它早有认识。《素问》里面有一个词,叫做“浸淫”,说的就是湿疹。

有了湿疹怎么办?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张当代临床家的经验效方,供您参考。组方如下——

生首乌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荆芥穗5克,白蒺藜12克,蝉蜕5克,薏苡仁12克,晚蚕砂12克,土茯苓15克,藿香6克,苦参10克,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一剂煎煮3次,分早中晚各服用一次。

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刘炳凡先生。刘师为湖南杏林名宿,上世纪30年代悬壶乡里。其生平业绩,我们就不再多说了。此方,我们择选自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选编的《中医临证精要》。

这方案有什么奥妙呢?

这话得从头说起。

看官,你说这世上的病,大多有个急性和慢性之分。这湿疹也是不例外。急性湿疹,我们都知道患处可能有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液。古人对此的认识是,湿热之邪,夹杂外风所致。风为阳邪,容易伤皮毛,而且游走不定,所以湿疹可以泛发全身。这里重点要说得是湿邪。这里的湿邪,固然和外部生活环境有关系,同时也和患者的身体内环境有关系,这就是脾虚,饮食不节导致的湿热内积。因为有湿,所有患处常常起水泡,渗液。因为湿而化热,所以患处皮肤潮红、灼热、甚至疼痛。

接下来,再往下发展,情况就变了。

由于湿热之邪蕴积日久,逐渐会伤及阴血。同时,脾虚日久,气血生化乏源,阴血得不到补充。于是,患者就可能出现血虚的局面。血虚会怎样?就像沙漠里没有水源一样,日久会风沙大作。所以,我们血虚,就会生风化燥。这个时候,皮肤就干燥、粗糙、肥厚、脱屑。最要命的是,患者此时会出现顽固的瘙痒。尤其是到了晚上,瘙痒难耐,根本睡不着觉。

可以说,这个湿疹,从急性到慢性,虽然有所差别,但是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又实在是虚实夹杂,变化多端。总而言之,湿疹发展到一定程度,常常是以阴血亏虚、血虚风燥为主,夹杂着风、湿、热之邪。血瘀的问题,也常常跟在里面凑热闹。

也就是说,阴血亏虚,是影响着湿疹发展全程的重要因素。化解湿疹,尤其是慢性湿疹,滋阴养血是必须下好的一步棋。这一点,中医师们都懂,咱们普通人,也应该懂一点。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上方的妙处了。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好方赘述一下:生首乌15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荆芥穗5克,白蒺藜12克,蝉蜕5克,薏苡仁12克,晚蚕砂12克,土茯苓15克,藿香6克,苦参10克。



它的主要功效,就在于养血、祛风和除湿。这里面的首乌,养血滋阴,用量独重。赤芍,凉血活血,丹皮,清血热。三味药主要来养我们的血。薏苡仁和土茯苓,乃除湿之要药,苦参,可以清热燥湿。藿香,健脾而化湿浊。这几味药,专门帮助我们化解湿热之邪。蚕沙,善于祛风,蝉蜕,散风除热。白蒺藜,活血祛风。荆芥穗,解表散风。这几味药,主要帮助我们祛风。如此一来,全方就达成了滋补阴虚,散风除湿的功效。

应该说,湿疹患者,瘙痒难耐,尤其是晚上瘙痒特别厉害,舌红,苔薄白而腻,证属风湿而兼具血虚的人,应用最妙。湿疹到了慢性期,湿热伤阴而出现血虚生风化燥倾向的时候,应用它的机会更大一些。此时皮肤往往开始变得干燥、脱屑、粗糙,有疹子,用手一挠,还可能有渗液。

文说到这,即将告一段落了。这一篇文字,我们给您简单梳理了湿疹一病的来龙去脉和发展演化的规律,方剂的介绍,则是为您解读名家的临床应用心法。个中要义,不知看官读懂了几分。只是,这方剂的应用,看官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进行,切莫望文生义,对号入座而盲目应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