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火,什么是实火,如何鉴别?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夏天要到了,温度升高、空气干燥,很容易让上火,口腔出现溃疡、小便发黄、脸上冒痘痘,觉得气血上涌,说不出来的浑身难受……亲,你“火”了。
很多人感觉上火了就自行买药“灭火”,但是请问,你分清是实火还是虚火了吗?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辨认一下,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
实火,中医病证名,指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多为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致,此外,情绪波动过大精神过度刺激、脏腑机能活动失调、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中毒、缺少睡眠等亦可引起。
实火患者表现为高热,头痛,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口苦燥渴、口舌糜烂、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鼻衄出血、耳鸣耳聋、疖疮乍起,身热烦躁、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尿血便血、甚或吐血、舌红苔黄、可有芒刺、脉实滑数。
中医临证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为“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作“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称作“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煽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物质之不足或有余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这些火还可统分为“虚实”两大类。
什么是虚火?
“虚火”是相对于“实火”而言的,凡属于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引起的机能低下,而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
1.阴虚之火
可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咽痛齿衄,眩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性梦交、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见于心、肺、肾、胃等脏腑。
(1)心阴虚可致心火偏旺,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糜烂;
(2)肝阴虚可致肝火上亢,出现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
(3)胃阴虚可致胃火上升,出现口臭,牙龈肿痛,甚或牙龈出血;
(4)肺阴虚可致肺火上浮,出现干咳少痰,低热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若虚火伤络则痰中带血;
(5)肾阴虚可致头晕目眩、腰酸足软、五心烦热、遗精早泄、失眠多梦等症。
2.阳虚之火
常表现为真寒假热,症状错杂而见。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腹无灼热、下肢厥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神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口渴但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而不红肿;脉浮大或数;按之无力;便秘而便质不燥,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舌淡,苔白等。临床又有轻重之分。
(1)轻者为真气上浮,是格阳于上,又称“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口舌生疮、牙痛齿浮、喉痹喉痛等症为主;
(2)重者为真气外浮,是格阳于外,又称“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
如何鉴别实火和虚火?
1.虚火
上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
2.实火
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
如何辨证“灭火”?虚火
1.阴虚之火
证候: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心烦,少寐,颧红,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治则:总的治则为滋阴降火(“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冰注)。
心阴虚,治宜滋阴养心清热;肺阴虚,治宜滋养肺阴清热;脾阴虚,治宜滋阴健脾生津;肝阴虚,治宜养阴清热柔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降火。
(1)心阴虚 主方:天王补心丹。方药:生地、人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桔梗。
(2)肺阴虚 主方:沙参麦冬汤。方药: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甘草。
(3)脾阴虚 主方:四君子汤。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山药,扁豆等。
(4)肝阴虚 主方:一贯煎。方药: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川楝子);
(5)肾阴虚 主方:六味地黄丸。方药: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丹皮、茯苓。
2.阳虚之火
证候:发热,形寒怯冷,四肢不温或下肢发冷,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舌生疮。舌质胖润或有齿痕,苔白润,脉沉细而弱,或浮大无力。治则:总的治疗原则为补阳益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冰注),轻者治宜温补肾阳;重者治宜引火归元。
(1)轻者 主方:金匮肾气丸。方药:山药、山茱萸、干地黄、泽泻、丹皮、茯苓、附子、桂枝。或右归饮。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
(2)重者 主方:通脉四逆汤。方药:附子、干姜、炙甘草。或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