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多加重湿气吗?

文 / 小道经方
2018-05-15 16:10

说到湿气,真是个缠人的小妖精啊~

简直是妹子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早上起来,眼肿脸肿;

上午手肿,晚上腿肿。。

湿气重就肿啊。。

比肿更恼火的是,听说湿气重不能喝水,喝了会加重湿气,会更肿!

哦,有道理啊!

真的是这样耶,白天喝水多了,第二天感觉肿又膨胀了一层;

早上起来明显能感觉到手掌握拳都困难了呢;

到了下午小腿和脚面更惨,感觉鞋都要撑大了。。

肿就算了,关键是吃藕啊!

——难道湿气重,真的不能喝水吗?


湿气到底是什么?


为了搞清楚湿气重到底能不能喝水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先搞清楚湿气到底是个啥?

它是怎么形成的?

进入我们身体的水,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

确切的说,进入我们身体的任何食物,水分

都需要经过脾胃的运化,

才能成为可以被身体利用的水谷精微。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谷入于胃,脉道乃通,血气乃行。”

所以水分是否能被充分利用吸收,取决于脾胃的功能。

而脾“喜燥恶湿”。

所以脾胃功能弱,

身体获取的水分不能被充分利用吸收,

沉积在了体内就成了湿气。

湿气重,进而又给脾胃的运化功能拖了后腿。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消极的循环,

导致脾胃越来越差,湿气越来越重。。。

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

医院里ICU的重病患者,

一般输液的时候,会造成身体浮肿的现象;

而我们身体尚可的普通人,

如果生病输液的话,一般很少会造成严重的浮肿。

其实这就是因为重病人的脾胃功能比普通人差了许多,

他们的脾胃运化功能已经非常差了,

这时候输进来的药液不能被身体所利用,

充斥在细胞间隙,就很容易造成浮肿。

而这,就是湿气。

这样也就理解了,湿气其实是身体不能利用的废水沉积下来,

也就是身体里面的垃圾。

既然是垃圾,那就要被扔出去才对。


如果还不理解,那就可以想一下我们平时用的马桶。

(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在吃饭。。)

经常冲水的话,马桶是不容易堵的,

如果你家马桶堵了,里面才容易积水。

放在身体上

平时你多喝水,马桶就不会轻易堵!

马桶不堵,还会有积水(湿)吗?

到底能不能喝水?


但是吧,湿气这个东西就是很坏,

就是因为它没用了它还不走,占着茅。。

不不不,不能这么说,

身体就那么些地方,它不走,

第一,地方它占了,这么一来,就让我们不容易觉得口渴了。

毕竟废水也是水,身体内部组织就会觉得有水可用,所以感觉不到渴。

不渴就想不起来喝水。

没有新鲜的水进来,废水也不会挪地儿,

如果脾胃功能不能恢复,废水还会越来越多。

第二,占据了我们的细胞间隙,

让人看起来胖胖的,一捏肉还特别松软,DuangDuang的。

所以,你说湿气重的人,该不该喝水?

怎么正确的喝水?

我们不能让湿气的霸道占地儿计谋得逞,水肯定还是要喝的,只是喝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

要小口多次地喝

这个我们尊敬的亲爱的张仲景先生早就在《伤寒论》里面教给我们了,“少少与饮之”就是要小口小口的喝,

就像那个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咱们大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啊,

春雨绵绵,一下好几天,整个大地都润透了,

而夏天的暴雨来势汹汹,往往只是湿了地皮。

小口多次地喝水,也会让脾胃运化起来更容易,

也就能让喝进去的水更容易地成为能被身体利用的水。

而同时还要注意,一定要喝热的水,

要稍高于口腔温度。

低于身体内部的水,

还要经过身体耗费能量加温才能被运化吸收,

无形中加重了脾胃的负担,使得脾胃更加虚弱。


经方来帮你


除了喝水的方法,恢复脾胃功能才是打败湿气的那个大Boss!

恢复脾胃功能,相当于提高地表的温度,

也就是祛除我们身体里的寒。

夏天地表温度高,雨水落到地上很快就蒸发到空气中,

使得空气非常湿润。

所以,如果我们脾胃的温度高,那么喝进来的水,

也会被高效地蒸腾到我们体内,滋润、濡养全身。

所以祛寒,恢复脾胃功能,对于消灭湿气,都是很重要的。

祛寒、恢复脾胃功能,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我们来介绍几个~


天冬茯苓大米汤

我们可以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多喝粥汤类,

尤其是我们的老朋友——大米汤。

对于脾胃功能差的人,水不容易被运化,就会造成浮肿。

而大米是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的,

一方面大米和胃气,可以帮助恢复脾胃功能,

另一方面,大米汤可以帮助补充津液。

这个季节天气寒冷干燥,对我们身体的考验很大。

加上天冬,可以去燥润肺,规避咳嗽的潜在风险,补充津液润肺两不误~

加上茯苓,可以帮助身体排湿

参考剂量:

天冬15g 茯苓15g 大米适量

同时,也可以考虑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

化裁自《伤寒论》的理中丸

理中丸原方: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红参30g 干姜45g 炒白术30g 炙甘草30g 生地90g 黑附子30g(先煎90分钟)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红参15g 干姜15g 炙甘草15g 炒白术15g 生地30g 黑附子10g(先煎90分钟)

【方解】

本方中,附子帮助我们振奋心阳,振奋全身机能,破掉那个寒冷的氛围,给身体一个充满阳光的坏境;红参将气血收敛到腹腔来参与消化吸收,相当于给脾胃种庄稼的过程增加人手;炙甘草是一个保水药,白术祛湿,生地补津液。恢复脾胃功能、祛寒、祛湿的同时,增加新鲜的水进来,可以加快速度代谢掉废水,把湿气赶出体外。


当然,如果不方便汤药,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也是可以帮助恢复脾胃功能的:

一般建议附子理中丸1丸+金匮肾气丸2丸,一日三次,饭后服用。

当归芍药散

可以实现在补充津液的同时,加快全身津液流速的目的,对付湿气也是信手拈来~

当归芍药散原方: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泽泻半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川芎半斤

参考剂量:

①根据汉制一两等于15.625g:

当归60g 白芍90g 泽泻45g 茯苓60g 炒白术30g 川芎45g
②根据一两等于5g :

当归15g 白芍45g 茯苓20g 炒白术20g 泽泻15g 川芎15g


【方解】

当归芍药散中,泽泻、茯苓、炒白术可以利湿,川芎、当归可以补津液。白芍在当归芍药散中用量最大,可以加快静脉血回肝,使得原本流速变慢的静脉血速度加快,寒本身代表了停滞的状态,流速变快的过程本身也相当于驱寒、祛湿外出的过程。(小编用了西医解剖学的方法只是帮助大家理解白芍哦,便于大家临床应用)

如果着重需要祛寒湿,可以在方剂中加上吴茱萸,在祛湿的同时,苦降温中;也可以在方剂中加上干姜,在祛湿的同时温中散寒。

有这些“武器”在手,哼,滚蛋吧,湿气君!



熬服方法:


药材倒入锅中,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熬药过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热水煎煮。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特别提醒:

小道经方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