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拉稀,你在泄肾气!怎么堵?中华古医告诉你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医贯》、《景岳全书》、《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内科摘要》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此篇文说伊始,我们向问您一句话——您全天的第一次大便,是在什么时候?
不消说,应该有一多半的看官,会想起早晨。没错,早晨起来,将一夜形成的粪便排出去——这是赢来崭新一天的必要步骤。
接下来还有个问题:您这第一次大便,是在早晨的几点钟?是干还是稀?排便之前,是否会腹痛?
看官,这些事情,是您必须重视的。
因为有相当多的看官,早晨排便是在凌晨四五点,甚至三四点的时候。排便之前有腹痛,而且便质稀薄,就像拉稀腹泻一样。
此症,我们必须高度注意。它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消化问题,而是我们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肾气外泄的问题。这症候,素有“五更泻”之称。连日来,不少看官通过各种方式,为本订阅号留言,反应这种情况。今天在这里,我们特别撰文与您详细说明。
为什么说凌晨拉稀,可能是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肾气外泄的表现呢?这要从中医学对此现象的理解说起。这个现象,早在《难经》里面就已经提及了。《难经》,也叫作《黄帝八十一难经》,据考证,应该是东汉之前就已经问世的医学著作,其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扁鹊。这部书里面有“大瘕泄”的概念。后世医家普遍认为,这“大瘕泄”,实际上是“肾泄”(如《医贯》)。这“肾泄”二字说明,此症和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我们的肾阳和脾阳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脾阳受纳运化水谷的能力,需要有肾阳的温煦作为支持。肾阳源源不断地发挥功能,需要脾输送精微给肾做支持。如果肾阳不足,温煦失职,那么脾胃之阳也会不足,表现出来,就是腹泻了。
对此间的道理,明代大医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面解释得非常形象。他认为,肾乃是“胃关”。如果肾阳不足,则“胃关”不严,自然会引起腹泻。为什么腹泻会发生在凌晨呢?因为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刚刚勃发不久,阴气依然强盛。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气抵挡不过阴寒之气,于是我们就拉稀了。
这一过程,近代名医张锡纯也有精妙的比喻。他形容,凌晨时分,阳气升气。如果肾阳充足,则阳气升发顺利。如果肾阳不足,则阳气升发到中焦脾胃之处时,抵挡不过阴气。人体气机骤然转而向下,于是发生腹泻。
总而言之,肾阳升发不足,肾气虚弱,是导致气机紊乱、“胃关”大开的根源。所以我们可以形象地说,此时的腹泻(肾泄),着实是在“泄肾气”。
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办法把“泄出”的肾气堵上,令气机恢复正常呢?
在这里,我们为您展示一张华夏医学的经典名方。它闪耀着中医学的智慧光芒,令人神往。组方如下——
准备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肉豆蔻60克,吴茱萸30克。研为细末。配生姜240克,红枣100枚,煮熟取枣肉,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到9克,空腹服用,或者饭前白汤送下。
看官须知,上文所述,是此方的经典用法。目前,此法早已被做成中成药了。它名字叫什么呢?本订阅号不能说。因为说了,就有药品广告嫌疑。我们本着弘扬经典中医文化的理念,在这里只说组方和其中的精义。
正如前文所说,此病症的根源,在于肾阳亏虚,导致脾阳不足,那我们就要温补脾肾。这里面,补骨脂性味辛苦而热,可以温补肾阳,兼补脾阳,故而为君药。吴茱萸,善于暖脾散寒除湿。肉豆蔻,善于暖脾肾而涩肠止泻。五味子,乃是一味收涩要药,也可以帮助我们止泻。在此基础上,生姜大枣调补脾胃,固护中焦。全方就形成了温肾阳、补脾阳、涩肠止泻的良方。此方,出自明代的《内科摘要》,是中医方剂学里面著名的固涩剂,也是每一个爱好中医、研习中医的人,所必须熟练掌握的。
它所适用的人群,就是前文所说,总是在早晨、凌晨的时候腹泻,同时食欲不好,或者在全天其他时候也容易腹泻,腰背肢体酸冷乏力,精神疲惫,舌质淡苔薄白。这样的人,是可以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的。
看官,到这里,关于早晨拉稀的事情,我们基本说清楚了。我们不能说,所有早晨排便稀薄者都在“泄肾气”。但是有此类症状的人,却的确应该反思、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以防万一。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