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耗干了,命就耗干了!救胃养命,华夏医学高人一等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4-10 17:54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的话题,我们从胃气说起。

什么是胃气呢?简而言之,就是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祖国传统医学的语境下,胃的功能是什么?说白了,一是受纳水谷,成为食物消化吸收的第一站,二是摄取水谷精微,经脾的作用下疏布全身,同时将腐熟的水谷向下传送,给我们的小肠,令其进一步消化吸收。

显然,胃是后天生命养料的囤积、吸收之所。所以,它和脾合称为“后天之本”。

因此,胃气不能衰败。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败,全身皆败。

那么,胃气一旦出了问题,我们会有什么表现?仅仅是胃痛吗?

远远不是。今天,本订阅号借用一位医学巨人的卓越见地告诉看官:胃气快被“耗干”的典型表现,还有一层,这就是哕逆。


什么是哕逆?说起来,就是类似于恶心、欲呕,或干呕、呃逆、反胃,以至于呕吐的一组症候。尤其是呃逆,最为常见。什么是呃逆?《中医大辞典》告诉我们:“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说白了,就是不停地打嗝(吃饱了偶尔打嗝不算)。

请看管注意,我们是借一位医学巨人的见地而言的。他就是张仲景。这位汉代医圣,本订阅号近几天没少和大家论及。

张仲景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呢?话,要从《金匮要略》里面的一条经文说起。这经文短短数十字,却言简意赅,意蕴深远。真正是“字数越少,信息量越大”。这经文就是: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橘皮竹茹汤方乃是“橘皮二升,诸如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用今天的度量衡换算起来,基本可以视作橘皮(陈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水煎服。

这条经文的意思很明确:用橘皮竹茹汤,可以治疗哕逆。哕逆者,再说一遍,乃今天的反胃、欲呕、恶心、不停打嗝。

张仲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见地呢?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洞察力。

原来,张仲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类患者,共同特点是胃虚有热。 什么是胃虚有热呢?方才说过,胃的功能之一,乃是将经过初步消化的水谷向下传送给小肠。也就是说,这胃是不断运动的,以通降为顺,正常情况下,气机向下走。如果胃气不足,则气机不降。胃气不降反逆,则导致呃逆、欲呕、反胃的症状。

那么,什么是胃虚的同时,还有胃热呢?看官须知,胃腐熟水谷,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液才行。这就好比是煮饭或炒菜。如果饭锅里没有水,菜锅里干巴巴没有油,那定然坏事。同样道理,如果因为宿疾久不治愈,进而化热,或饮食不周而胃津耗伤,抑或肝郁化火、肾阴不足等,使得胃里面津液不足,它是不可能完成腐熟水谷的任务的。所以,中医就说了,胃,喜润恶燥。胃中阴液不足,就一定有些许燥性,产生虚热。患者的表现,就是哕逆之气有轻微热感,同时口干,舌红苔薄黄,脉虚数,状态有一点虚烦

看官,这便是胃虚有热。如上所述种种症候,的确是胃气即将被“耗干”了。

此情此景,如何应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经文里提到的橘皮竹茹汤,就是不错的解决方案。为了您看着方便,再把好方赘述一下——橘皮(陈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水煎服。

为您说说其中精义吧。

因为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哕逆,所以就要止呕。这里面,橘皮行气和胃,止呃逆。竹茹,清热止呕。两味药配合,既可以降逆止呕,还能清热安胃。接下来,配生姜降逆止呕,煮橘皮和竹茹之效力。这三味药,重在清胃热而降气逆,是用来驱邪的。

因为患者胃虚有热,所以要扶助胃气,更要滋养胃阴。所以,我们看到了人参。人参补脾胃扶正气,同时可以滋阴,得竹茹清热之力,益养胃阴。同时,大枣和甘草固护中焦,培补后天气血津液生化之本。如此,胃阴得复,脾气得补。

如此一来,胃虚有热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由此引出的哕逆之事,也就消失殆尽了。

那么,这张方子,到今天有什么实用价值呢?说起来,太广泛了。比如神经性呃逆,妊娠期呕吐、幽门不全梗阻呕吐、腹部术后呃逆不止、胆汁反流行胃炎、反流性食道炎、干呕等,都有用到它的机会。总而言之,呃逆频作、恶心欲呕、反胃呕吐者,只要舌红嫩苔薄黄,哕逆之气有轻微热感,同时乏力、口干、虚烦者,就可以放胆用之。而且以上诸症,一般不必全都具备,只要抓住呃逆频作和舌红嫩两点,就基本可以确定了。

所以,胃不好,总打嗝、总反胃的看官,是不是应该把此文好好收藏了呢?

由是观之,祖国传统医学对脾胃疾病的治疗和认识,是十分深刻的。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领略其精神,消而化之,吸而收之,应用于日常保健,疾病之调养,则是对华夏古医学文明的最好继承。

正因如此,我们撰此文,与看官细说端详。

文中方剂,看官需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