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手抖,阴虚抽筋!病根就是它,你不用再找了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3-13 08:09

本文理论依据:《通俗伤寒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手足颤抖。

其实,颤抖这件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在一些老人身上,会出现肢体不自觉地颤抖。看官如果有机会到医院的神经内科门诊去看,会发现因为肢体颤抖而就医的人,非常之多。就诊断结果来看,往往是帕金森病和原发性震颤两种疾病多见。

放下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不提,我们说一说,我们的老祖先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件事的。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8世纪的清代。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医生,叫做俞根初。这位老先生,活了65岁,但是其影响,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消退。他是研究什么的呢?研究《伤寒论》的。《伤寒论》,我们都知道,这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因为它太经典,太伟大,太有影响力,所以后世之人只能把它奉为圭臬,远远地仰望。但是俞根初不一样。他写了一部书,叫做《通俗伤寒论》。书中不仅融合了古今有关的论著,而且还大胆结合个人临证心得,对伤寒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深入阐述。应该说,对《伤寒论》下手,这气魄是不小的。

但是,人家俞根初到底是伤寒大家,“绍派伤寒”的创始人。老先生的这部《通俗伤寒论》获得了巨大成功,一具奠定了其学术地位。何廉臣赞曰:“前清俞根初先生,在乾、嘉之间,盛行四五十年”。曹炳章赞曰:“……成伤寒独一无二之大观,为当今改进国医之先锋,可为后学登堂入室之锁钥,亦无不可”。

就是在这部书里面,俞根初记载了一个方子,很有名气。组方如下——

阿胶6克,白芍9克,石决明15克,钩藤6克,生地黄12克,炙甘草2克,牡蛎12克,络石藤9克,茯神木12克,鸡子黄2个(先煎代水)。所谓鸡子黄,就是鸡蛋黄。水煎服即可。

此等用法用量,我们参考自《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方剂学》一书。这张方子,就是阿胶鸡子黄汤。在如今的中医学教材里面,它作为治风之剂,是必须要被着重介绍的。

实际上,参照原著,这方子到底治什么,俞根初根本就没说。但是后世之人经过实践总结,认为它的功用在于养血滋阴、柔肝息风。

它所治疗的病,就是阴血不足,虚风内动之症。主要的表现,在于头晕目眩,舌绛苔少,脉象细数。最关键的,在于筋脉挛急,手足瘛疭。

什么叫瘛疭?这两个字,读音为“赤纵”,语出《黄帝内经》。后人成无己解释说:“瘈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瘈疭。俗谓之搐者是也”。说白了,这就是抽搐、抽风。


这样的病症这么来的?说起来很好理解。你看,这一个人,如果阴血耗伤,那么必然筋脉失养,这个时候就会手足挛急、抽动、抽筋。阴血亏虚,阴津不足,水不涵木,仿佛荒漠枯木随狂风摇摆,所以就肝阳上浮,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头晕目眩。阴虚生内热,热灼津伤,我们就会舌绛苔少。所以,这一切,都是阴血不足、虚风内动所致。

这个时候,这阿胶鸡子黄汤就比较对症了。这里面,用阿胶和鸡子黄来养阴血,用生地和白芍滋阴柔肝息风,再用钩藤和石决明来镇肝、息风,平抑肝阳,同时用茯神木平肝安神,络石藤舒筋活络,炙甘草配合芍药酸甘化阴养阴血,如此,全方既能滋阴,又能养血,还能平肝潜阳。阴血足,肝风止,诸症自平。


说到这里,您可能会想了,这和手脚的颤动有关系吗?其实,抽搐和颤动之间,往往有着同样的病因病机,这就是虚风内动。这里的风,源于阴血不足所致的肝风。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舌绛红苔少。所以说,遇到这样的患者,医家往往会先看舌头。如果舌象一出来,诊断也就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这个时候,用阿胶鸡子黄汤加减,往往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说这些,只是带您领会中医在这类疾病治疗方面的基本道理。您应该明白的,是手足震颤、抽筋这件事,和阴血不足有密切的关系。阴血不足因何产生?可以因为热病伤阴而成,也可以因后天失养气血不足而成。总之,这是祖国传统医学辩治领域里的珍宝,我们了解是很有必要的。在平时,我们则要注重养阴血。熬夜、辛辣饮食、烟酒、过度思虑等伤阴耗血的事情,就不要多做了。

文中方剂,看官需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