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忽视处方中的药引子了吗?

文 / 袁凯凯
2018-02-05 13:18

说到药引子,我们常常会在影视作品中听到,现实生活中多数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究竟什么是药引子,又有什么用呢?(抗癌助手提醒:了解更多抗癌信息就到香港特区肿瘤中心)

鲁迅在散文《父亲的病》里说,清代名医叶天士给人治病,只在原药方上加了一味梧桐叶,百治不愈的病人就被治好了。据说当时是秋天,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以梧桐叶携带的秋气动之,以气感气,所以病愈。这梧桐叶就是药引子,神秘而有趣。

所谓的药引子,就是引经药。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他能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连接为整体,引经药就像导航,使各味中药在相应的脏腑经络集中发挥作用。此外,“药引子”还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在一张处方中,需不需要药引子,由医生根据病情而定,一般不需要病家自己去配制。

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古人用汤,必须置引”。可见药引在临床之常用,《串雅内编》指出:“外感葱白汤下,内伤米汤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水下,余可类推”,有者甚至一方数引,随证应用,其在处方中的作用实有画龙点睛之妙。也体现了中医文化之博大精深。

古今汤方何止千万,药引无穷,加之历代医家各有发挥。药引之用临床最常见者如生姜、大枣、黄酒、童便、葱白、饴糖、冰糖、粳米、核桃仁等。如桂枝汤用姜枣为引,常配主药以调和营卫,共建奇功。生化汤以黄酒、童便为引,增加祛瘀生新之力。外感风寒解表药用生姜、葱白以增加解表发汗之功。补益剂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也常配伍生姜、大枣以助益气之效。脾胃虚弱者以饴糖为引以温养脾胃如小建中汤,阴虚者加冰糖以图酸甘化阴如益胃汤。产后乳汁不足加用猪蹄为引以通乳汁如《傅青主女科》通乳丹。综上所述,药引为临床医者,长期实践所证明其有良好的作,也贯穿了中医随证用药的学术思想。

所以下次如果在医生的处方上看到诸如“淡盐水送服”之类,可别置之不理,,它往往是发挥药效的关键一步,虽看上去普通,却有自己独特的作用。(抗癌助手提醒:了解更多抗癌信息就到香港特区肿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