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养生原则!

文 / 北方青年
2017-10-08 16:23

中医脾胃养生原则!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故脾胃乃后天之本。然而生活中的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忧思过度、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都可能伤及脾胃。

根据藏象学说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说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认为人体的气血(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能量)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的。又说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今天青年君为大家讲述关于中医“脾胃养生”方面知识。

1 脾的生理功能 (一)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因此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所以,明代著名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人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如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如在患病时,针对病情进行忌口,用药时也要顾及脾胃等等,都是脾胃为“后天之本 ”在防病和养生中的具体体现。

(二)主升清: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

(3) 主统血:脾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而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但是,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在习惯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作脾不统血。

中医脾胃养生原则!

2胃的生理功能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的部位;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1) 主受纳: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物的营养,故又称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因此,金代医学家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临床上诊治疾病,亦十分重视胃气,常把“保胃气”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故《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说: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

(2) 主通降:胃为“水谷之海”,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在藏象学说中,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胃的通降作用,还包括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 所以胃的通降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所以,胃失通降,不仅可以影响食欲,而且因浊气在上而发生口臭、脘腹胀闷或疼痛,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浊气在上,则生真胀。若胃气不仅失于通降,进而形成胃气上逆,则可出现嗳气酸腐、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3 脾胃之间关系 脾与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主升,胃主降,相辅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属燥,脾属湿,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故《临证指南医案》又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及脾的升清与运化,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真胀。这是对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的概括。

中医脾胃养生原则!

4 如何保养脾胃

(1) 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 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三)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胃虚寒的患者,可在脐中行中医特色疗法如:艾灸、中药特殊调配和红外线照射等。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四)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每晚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双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约40至50遍,可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需注意的是:养生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检验、消化内镜和腹部影像学等检查,以防贻误病情。 现在做胃镜分为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普通胃镜比较让人难受,而无痛胃镜是一种由麻醉科医生与内镜医生一起实施的无痛内镜检查新技术,让许多恐惧检查的患者可以轻轻松松地完成内镜检查了。无痛内镜检查其实就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内镜检查,即由麻醉科医生根据检查要求及病人情况选择麻醉方式,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给予静脉麻醉药物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内镜检查在安全、无痛苦、低应激、无不良记忆下进行。约40秒患者就可以进入睡眠状态,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经过大约7~10分钟,医生便可完成检查。检查结束时,医生收住药物,轻轻叫一声,患者就从梦中醒来。患者往往对检查中的不适没有什么印象,反而觉得像喝了一点酒一样,睡得特别香。患者在手术后意识完全恢复,30分钟左右即能自行离院。 患者做无痛内镜检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须空腹进行胃肠镜检查,检查前晚10点以后禁食,检查前4小时不宜饮水或喝饮料。2、穿宽松、方便、易松解的衣裤,不要携带贵重物品;戴有活动假牙的病人,要取下假牙。3、不要佩戴首饰、手表,女士不要涂口红、指甲油。4、检查时需有亲友陪伴,个别有特殊病情的患者可能需要留院观察。5、检查后24小时内不要喝酒、开车、操作机械及签署法律文件。6、检查前需与麻醉科医生联系并签署麻醉同意书。

中医脾胃养生原则!

小链接 药膳食疗 调理脾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工作紧张,食无定时,对脾胃最伤。所以如能用药膳饮食来调理身体,是最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下面介绍几款药膳食疗,如有需要可选择适合的食疗作为调理脾胃之用。

参莲山药猪腱煲 配方: 党参30克、莲子30克、淮山60克、龙眼肉15克、猪腱二个。 制作: 先将莲子、淮山浸泡清水半个钟,洗净,再加党参、龙眼肉、猪腱和适量水,文火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一切脾虚胃弱,肌肉消瘦,精神不振,大便不实,均可食用。

参芪牛肉煲 配方:党参30克、黄芪30克、桂枝9克、牛肉500克。 制作:牛肉切块,桂枝(布包)加党参、黄芪和适量水,文火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行气补脾,脾胃虚冷,体虚乏力,食欲不振均可食用;湿热虚热者忌用,胃热燥火者忌用。

石斛西洋参海竹老鸭煲 配方:西洋参15克、海玉竹30克、石斛9克、淮山30克、蜜枣三个、老鸭一只。 制作:淮山清水浸半个钟洗净,将鸭宰杀去毛去内脏,全部材料加水适量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本方治疗胃阴虚的慢性胃炎,津亏血燥,很有效。 (注明:海玉竹属黄精的一种,具清热、养阴、生津、润燥、润肺的作用,这些与普通的玉竹功效大致相同,不过海玉竹还能调和人体气血运行,亦能降血脂和血压,而且味道较香无酸味,因此售价上要比玉竹稍贵。)

冬瓜薏米扁豆汤 配方:冬瓜500克、薏米50克、莲子30克、扁豆30克、瘦肉300克。 制作:冬瓜洗净切块,瘦肉切块,薏米莲子扁豆洗净,加适量水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脾胃湿热,胃肠不适者适用,虚寒者不宜,最宜夏天服用。

猴头菇淮山瘦肉汤 配方:猴头菇30克,淮山30克,莲子30克,蜜枣三个,党参15克,瘦肉300克。 制作:猴头菇、淮山、莲子浸清水半个钟洗净,瘦肉切片,全部材料加水适量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清补脾胃,最宜夏秋食用。

归芪羊肉煲 配方:当归9克、黄芪30克、生姜三片、羊肉500克。 制作:羊肉洗净切块,放热水中加生姜少许,煲五分钟捞起,加以上药材再加适量水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温中补虚,补脾益胃,气虚最宜。

胡椒莲子猪肚汤 配方:胡椒9克、莲子60克、佛手9克、猪肚一个。 制作:猪肚洗净放入滚水中煲五分钟捞起,胡椒(布包)加莲子、佛手,加适量水煲两个钟,加盐少许,即可。 功效:温胃补脾,疏通胃气,胃冷气滞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