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中医养生第一人亲授夏天养生秘笈!
“冬病夏治”,是当下最有养生价值的一个话题。
6月26日,中医瑜伽养生第一人迷罗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冬病夏治”的养生诀窍。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冬病”指的是气温下降时容易引发的毛病,比如鼻炎、关节炎、肩周炎、腰痛以及女生的痛经等。
“冬病”其实都是湿和寒引起的。而夏天天热阳气重,最宜在此时祛除“湿”和“寒”。
2
夏天不湿,冬天才爽
湿气,几乎人人都有。迷罗老师认为可以通过四个字来自测体内的湿气程度:
内湿自测
黄:面部气色、手掌心、脚底板暗黄;
油:夏季皮肤爱出油、头发爱出油;
黏:口腔黏腻、汗液黏腻、大便黏腻;
沉:起床头沉重;身体沉重,不爱动;腿脚沉重,怕爬楼梯;身体困乏疲惫。
* 占的症状越多,湿气越严重。
祛湿食疗方
脾虚就容易内湿,因为我们的湿气是靠脾胃来运化的。所以,迷罗老师分享了2个简单有效的健脾祛湿妙方:
陈皮玫瑰花茶
材料:三年以上的陈皮5克、玫瑰花3克
功效:陈皮健脾祛湿、理气化痰,玫瑰花理气清肝火,泡茶饮用能使人心情愉悦,身体舒畅,特别适合当下午茶。
糙米
食用方法:
① 煮大米饭或大米粥时放入一小把糙米,可平衡大米的湿气。
② 小儿腹胀胃口弱,可用干锅炒焦2两糙米,炒至焦香焦黄,然后煮水给小朋友喝,能健脾祛湿。
祛湿穴位方
迷罗老师指出,我们身体上有2大祛湿要穴——委中穴和阴陵泉。常按摩这2个穴位,能帮助身体有效地排毒祛湿。
委中穴
位置:小腿后侧,后膝窝正中央。
观察方法:内湿严重时,委中穴会鼓胀,且能在上面看到清晰的血管和青筋。
按摩方法:坐着双腿自然弯曲,两手空掌从后面拍打后膝窝,连续拍3~5分钟至发热。
阴陵泉
位置:膝盖内下侧,胫骨内侧凸起的下缘凹陷处。
观察方法:用大拇指按阴陵泉穴,如有明显痛感,证明体内湿气重。
按摩方法:坐着把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上,用手拍打小腿阴陵泉的位置3~5分钟即可。
3
夏天不寒,冬天才暖
我们很多人对“寒”都没有概念,所以迷罗老师让大家先自测,感知体内的寒气。
内寒自测
手脚:手脚是“内脏温度计”。手脚冰凉,则体内寒重。
大椎穴:低头时颈后凸起的地方,是人体的“阳气最高点”。如果它凉,则寒重。
腰腹:腰腹是人“阳气聚集的中心”。腰腹冰凉,则寒重。
臀部:屁股跟大腿外侧这一段女性特别容易发凉,代表宫寒、虚寒。
*尿频尿急、吃凉东西就腹痛也是内寒。
驱寒食疗方
“冬吃萝卜夏吃姜”,当下正是吃姜的最好时机。姜要放在早上吃,且干姜与生姜不同,生姜解表寒,干姜解里寒。
干姜大枣茶
材料:3克干姜、2枚大枣(体虚可加红糖)
做法:泡水或煮水皆可
功效:缓解脾胃虚寒、缓解女性宫寒痛经、预防空调冷风入体导致的感冒
姜蓉粥
材料:生姜、大米
做法:在大米粥快熟的时候,将剁碎的姜蓉撒在粥上继续焖熟。
功效:暖胃驱寒、醒气提神、提升活力。
驱寒穴位方
迷罗老师提到,肚子上有密集的驱寒穴位,其中最重要的是肚脐和关元穴。
用陈艾艾灸
每天用5年的陈艾艾灸肚脐、关元穴各10分钟,最能驱内寒,能大补元气,温补内在肠胃,暖宫驱寒,活血化瘀。但要注意,孕期和经期的女生不适合艾灸。
自制肚脐贴
用2粒桂圆肉干、1粒花椒、指甲盖大小的艾绒,放一起捣成泥,再搓成丸子。在睡觉之前按下图方法使用,第二天起床揭掉。
这种肚脐贴能健脾祛湿,改善内在体虚、宫寒、痛经的问题,寒湿重的人可天天使用。但孕妇、经期内的女生、对胶布或成分过敏的人不宜使用。
除此之外,迷罗老师还在课堂上分享了许多简单、有效的养生妙方,比如:如何用姜汤泡脚才有效、坐月子时如何祛湿、乳腺结节吃什么、男生想减肚子吃什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