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去老挝当志愿者,种西瓜、拔火罐、做手术,还当上了国家队教练……
用真情“种”出希望
老挝与中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但高温缺水、交通不便、蚊虫遍布、语言不通等生活困难也客观存在。要尽快融入,首先要克服语言关。刚开始查房和坐诊时,沈晓红只能用英语交流,或靠当地医生做“二传手”。她每周给当地护士上两次英语课,相互学习语言,随时做笔记,还专门去早市买了学老挝语的书籍,慢慢地,她也能直接用老挝语问诊交流,获得患者的一手资料。 老挝天气炎热,很多居民有拔火罐和针灸的需求,沈晓红参与联合医疗队去边缘小村巡诊时,总是很受欢迎。每次知道医疗队来,村民们都早早排队等着。村里的诊室条件简陋,都是临时用桌子搭的。沈晓红说:“房子很矮小,我们只能跪着给他们做治疗,一天下来,膝盖都是乌青的。”但每当治疗结束,患者双手合十,深深鞠躬,说一句“考颇教莱莱”(非常感谢),她的心被瞬间融化。当地朋友给沈晓红起了老挝名字“dorhard”,意思是“爱之花”。用专业护航生命
在老挝武警总医院,有一本特殊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许多中老双语常用词汇:头痛、发烧、头晕、病史、吃饭……还用老挝语的字母标注了发音。这本“交流日记”,是十多年来中国志愿者留下的珍贵礼物。志愿者江潮胤也在上面留下了骨折、活动、手术等词。他是上海六院医务处副主任、海口医院业务副院长。2016年,中老建交55周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老挝项目在停摆8年后重新启动。当时项目组迟迟没有征集到外科医生,江潮胤主动报名,作为上海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前往老挝国家武警总医院担任外科医生。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之一,老挝的各项条件都非常恶劣艰苦,气候炎热,热带病肆虐,曾有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感染恶性疟疾。2016年初,老挝还爆发过寨卡病毒。此次重启,充满了未知。接种过疫苗,做好了心理建设,江潮胤到了当地发现各方面保障都很好,生活上几乎没有后顾之忧,但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可不少。“我所服务的医院,手术室里一共只有10件手术服,第11个医护人员参与,就面临没有手术衣可穿的尴尬。而且如果有急诊病人,也不可能同时开两台手术。”
用激情灌溉青春
对孙伟来说,老挝的志愿之行像一场“奇幻之旅”。2017年4月18日,这位上海体育学院的篮球教师登上了前往老挝的航班,在志愿服务期间,成了老挝国家男篮主教练。短短数月,他率领老挝国家队首次挺进东盟男篮前八,取得了东盟运动会的第一场胜利,国际篮协排名也随之上升。“出发前,我以为自己会去工会服务,后来很幸运,有机会在篮球这个‘老本行’里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抵达老挝后,篮协很快就看中了拥有专业篮球运动员和教练经验的他。
用行动擦亮名片
在老挝,中国印记“触手可及”:中国电建水电十局承建的南累克水电站,被印在老挝的纸币上;由云南建投集团投资开发的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将创造1万多个就业岗位,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中老铁路的完工,更是为“陆锁国”打通了钢铁通道。老挝的变化离不开一衣带水的中国。作为民间的交流使者,一代代志愿者,也见证了老挝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