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有讲究,牢记拔罐5个禁忌,了解清楚事半功倍附罐印分析

文 / 山东卫生新闻网一点号
2021-01-21 09:08

火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晋代医学家葛洪着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所谓角法,是用挖空的兽角来吸拔脓疮的外治方法。唐代王焘着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从以上介绍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况看来,我国晋、唐时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拔罐看似简单,也是大有讲究的,拔罐必须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操作,否则便很容易“引火烧身”了。如何确保拔罐安全?专家提示要做足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拔罐前要先行评估,看患者是否符合拔罐要求。专家介绍了以下评估的内容:

①患者病情、既往史、意识、活动能力、有无感觉迟钝/障碍;

②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③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④如出现以下状况不宜拔罐: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⑤孕妇腹部、腰骶部也不宜拔罐。

其次,拔罐前要检查周围的环境,应无易燃物品、温度适宜;根据拔罐部位情况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缝;检查95%酒精棉球干湿度是否适宜,棉球过干火力不足,过湿时点燃后的酒精滴则变成火星火球,易发生意外。

三选穴

再次,不同的疾病所实施拔罐的位置也不同:

①腰痛患者

宜选择在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承山、委中等穴位拔罐;

②颈椎病患者

宜选择在风池、颈百劳、大椎、肩井等穴位拔罐;

③膝关节痛患者

宜选择在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拔罐。

四手法

至于拔罐的手法也有讲究。拔罐时动作应做到稳、准、快,即“放罐要稳;定穴要准;动作要快”,因为拔罐时火焰绝不可越过患者和太靠近患者,不然火焰不慎掉落时会烫伤患者,动作不快的话负压会减少,起不了治疗作用。拔罐中操作者要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以紫红色为度。当患者感觉疼痛、过紧时,应及时起罐。起罐时要缓,切勿强拉,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备用,一人一套,杜绝交叉感染。

拔罐的5大注意事项

1.勿同一位置反复拔

一些人生病后,拔火罐喜欢反复在同一个位置,然而这样做很容易导致皮肤受损,出现红肿、破损。为了让治疗的效果增加,可以在多个位置上拔。

2.忌拔火罐后就洗澡

在拔完火罐后,一些人会马上去冲个澡,认为这很舒服。但是,这样做其实是不正确的,刚拔完罐后洗澡容易导致皮肤破溃,发炎,尤其是洗冷水澡,这个时候的皮肤是处于张开状态,也容易感冒。

一般建议,在拔完火罐后的1~2小时后洗澡,拔完罐后要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也要稍微高一点。

3.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拔罐的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甚至有人认为拔罐要拔出水炮才算体现出来效果,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拔火罐时间过长,出现了水炮,会损害到皮肤,皮肤容易感染。

4.肺部慢性病的人慎拔罐

患有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其实并不适合拔火罐。肺部出现炎症之时,常伴有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这个时候拔火罐,会让胸腔内的压力有明显的急剧变化,肺表面肺大泡易破裂,自发性气胸也容易出现。

酒精进入到了血液,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等会被其麻痹,容易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压也会在一定程度地下降,所以拔罐前后最好别饮酒。

5.拔罐前后不宜饮酒

拔罐的作用主要是调理气血,而喝酒正好与之相背。

拔罐疗法——罐印分析

拔罐往往会出现局部潮红、紫红、紫黑、水泡、出血点、血泡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反应而引起治疗者的恐惧,更因一些人不知道出现这些不同的反应所对应的病症对拔罐疗效而怀疑并排斥。其实这些颜色和形态的变化都是拔罐的正常治疗反映,在反复拔罐治疗中会逐渐消失,不需顾虑,一般情况也不需要处理,可待其自然吸收,即使出现大的水泡等情况,也只需将水泡局部用酒精消毒后,刺破水泡,挤出泡内液体,3-5天即可愈合。

1、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多为气滞血淤之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表示寒凝血瘀症,

罐口部分呈紫黑色――多为火毒,

如发紫伴有斑块――多为寒凝血淤之证,紫的程度不同,表明病的程度也不一样。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

4、罐印鲜红而艳――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盛火旺。

5、罐印红而暗――多表示血脂高,血黏稠度高,且有热邪。

6、罐口部位皮肤发白,触之不温,发冷、发凉,起白水庖――多为风湿重一些。

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没有其他的现象――表明多是贫血,虚寒、湿邪;

如果罐口部位皮肤发白,发凉,不起白水庖――多是风寒较重。

如白庖中夹有白沫,而留罐过程中感到痒――多为排风寒和排风湿。

罐印灰白,触之不温――多为虚寒和温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和微痒――表示风邪和湿症。

8、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9、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

如果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应,

起黄水泡或黄绿泡和脓水及黏稠物、果冻样物――多为有炎症且比较重。

10、感觉拔罐部位疼痛――表示体内有火毒,

感觉罐口部位先痛后痒――表示先排火毒,后排风寒湿邪。

11、拔罐后无明显罐斑反应,局部皮肤没有淤血现象,或虽有轻度潮红,但起罐后很快消失,恢复皮肤原来的颜色――一般提示无病或病情轻微。

12、在连续拔罐过程中,罐斑颜色逐渐变浅或减少――说明病情逐渐减轻或病接近痊愈.

13、刺络拔罐吸出的液体,可表现不同的病情。一般认为:

鲜血显示病情较轻

黑色或淤块显示淤阻较重

黄水显示湿热证

清水显示寒湿证。

一般情况下,根据以上诊察罐印色素的变化,结合临床反映的症状,有针对性的对症拔罐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